3月17日,走进位于临港区江苏东路与威青一级公路十字路口以东的“流量密码”文旅综合体建设现场,只见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装修。这片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一个涵盖威海市电商赋能中心和“临港·印象山东”旅游购物中心两个区域,集“线下体验一线上传播一电商转化”于一体的新型消费地标正加速成型。今年5月,这里将以“流量密码”之名全面亮相,成为威海乃至山东探索“文旅+电商”深度融合的创新“试验田”。
“流量密码”文旅综合体由南北两区构成,承载着临港区“破圈”发展的雄心。南区“临港·印象山东”旅游购物中心内,文化展示区、自助餐厅、山东优品等板块初具雏形。其中,“威海优品”专区汇聚光威渔具、海参、金猴皮具等本土名品,既是消费窗口,更是城市名片。
“这里不仅是购物中心,更是文旅融合的体验场。我们依托临港区的旅游资源,重点策划了开业活动,后续将围绕产业优势、地域特色规划运营活动,实现‘旅游集散地’与‘消费目的地’的双重定位。”项目总经理陈晓介绍,目前已有40余家品牌入驻,施工正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中,计划4月中旬正式营业,年内游客接待量预计突破50万人次。
与之呼应的北区,威海市电商赋能中心的21栋、22栋已进入装修冲刺阶段。30间文旅直播间设备陆续进场,云瀚电商、山依户外等企业即将入驻,40间条铺直播间将聚焦细分品类,打造差异化直播生态。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政校企”合作模式的实际落地——B栋140间人才公寓将于5月前交付,为近千名电商储备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的创业、就业环境。
“我们不仅要吸引企业,更要培育产业生态。”临港区商务局电子商务科科长张晓玲手持规划图,在施工现场向电商企业代表、学校代表讲解布局。
近年来,临港区通过对接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定向培养直播运营、短视频策划等人才,计划年内储备千余名电商从业者。这种“人才搭桥”模式已吸引30余家电商企业意向入驻。
“双向联动”更是综合体的创新密码。南区,线下货品将同步入驻北区直播间;北区,线上热销商品也会在南区实体店陈列,形成“线下种草、线上拔草”的消费闭环。
这种创新并非纸上谈兵。眼下,临港区招引了多家大型旅行社,北区投入使用后,将启用近50个文旅直播间,宣传全国旅游路线,推广全国特色好品。这其中,也将带动南区承接旅游团,观光临港文旅路线,“线上+线下”推介临港好品,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让“流量”真正转化为“销量”。同时,整合文旅、美食、非遗等各类元素,打造威海消费新地标,助力区域品牌破圈。
这座“流量密码”文旅综合体既是临港区推动消费升级的突破口,更是威海拥抱新兴经济、激活城市活力的缩影。下一步,临港区将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按时投入运营的基础上,围绕“可持续流量”精耕细作,探索拓展消费场景,推出特色活动,强化游客粘性;同时,深化区域协同,联动更多文旅资源与企业,探索“流量变现”向“价值共生”升级,让“流量密码”成为解锁高质量发展的“通关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