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大抓经济的重要载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以稳健的步伐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今天的“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专栏,让我们走进一家老牌制造业企业——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正在为客户介绍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是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在德,春节过后,这已经是他接待的第四拨客户了。去年8月,明池玻璃成功被安徽皖维集团收购,成为了国企。作为新发展阶段的元年,今年,刘在德带着大伙儿要大干一场。
从一家乡镇企业到现在的国有企业,从以前的年产值两三千万元到现在的3亿元,明池玻璃靠的正是持之以恒抓技改增产能。刘在德告诉记者,他在这个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28年,深知汽车玻璃制造的市场生存环境在不断被挤压,材料价格上涨,成品价格却一年比一年低。虽说明池玻璃已经在商用车玻璃领域做到了行业第一,但商用车的需求量远远不及乘用车,要想抢占乘用车市场,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是关键因素。至今,他还记得2014年企业第一次尝试进入乘用车供货体系时的艰难。
刘在德说,当时审核时有很多问题,不能满足(上汽)通用的要求,从硬件上到软件上都不符合要求,那也是比较艰难的一段时间。
经过近两年的整改,明池玻璃才先后进入了上汽通用、比亚迪、吉利等乘用车主机厂的供货体系。
更低的成本、更高的产品良率,只有通过创新,通过技改才能实现,这是刘在德经过实践并验证可行的做法。尤其是在2021年,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刘在德带领团队与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以及供应商设计搭建了国内首台(套)商用车前挡风玻璃压制炉生产线,将生产效率提升了50%,成品率提升了5%,更加印证了“技改增产能,质优增客户”。作为今年投资建设的5个项目之一,他们还要继续对这条线进行技改。
眼下,新项目的建设是刘在德每周甚至每天都要跟踪的事项。此外,每天下午4点的质量例会,他也会准时参加。
刘在德介绍,客户大概有三十几个项目要量产,一个是比亚迪,它的产品量大、质量要求高;第二个就是欧洲斯堪尼亚的量产;第三个是通用的一个项目,也是计划在9月份量产的。
除了对现有产线逐步升级改造外,2025年,明池玻璃还将投资11.5亿元在安徽巢湖建设一家拥有300万套汽车玻璃产线的子公司,预计三年内,明池玻璃的产值将增加一倍。
刘在德说,相信这个路上也有很多困难,但是公司也有十足的信心,在三年内,再造一个“明池”。(张兰 王珺玮 黄子夏 王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