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71000004331149X/2025-00330 发布单位: 威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内容分类: 年度计划 成文日期: 2025-02-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国资委2024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 14:05
点击次数: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国资委全面落实大抓经济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任务,突出“管资本”导向,锚定“监管提标、服务提效、改革提速、盈收提质”,全力推动市属国企在规范中发展提升。

(一)以激发活力为目标,全力以赴推进改革。一是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威海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9个方面33项改革任务,经过两年努力,相关任务已完成80%。深入推进改革、发挥企业责任的做法得到省委改革办、市委改革办推广。二是稳妥推进企业整合重组。着眼打造战略各有侧重、产业各有所长、主业各有优势的业态格局,一方面推动产业相近、业务趋同的权属企业横向联合、纵向整合,一方面组织企业对内部产业相近、业务趋同的权属企业稳步实施专业化整合,市属国企数量从15户调整为12户,国有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同城同业竞争问题得到破解,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三是持续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印发《市属国有企业“两会一层”权责边界清单操作指引(试行)》,梳理企业党委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边界清单,有效提高决策效率。在投资、担保、借款、贸易、用工等领域健全经营负面清单,避免企业踩着红线搞经营。

(二)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坚定不移抓效益。一是市属及权属企业亏损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成果。指导企业科学设定2024年治亏目标,每月调度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确保亏损问题整治工作达到预期,自2023年开展亏损企业治理行动以来,总体保持住了持续减亏的趋势,并将由精准治亏减亏转向常态化、系统化治亏。二是发展韧性得到增强。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关口,“一利五率”指标持续向好,利润总额实现增长,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上年均有所提高。将清收工作纳入考核与薪酬挂钩,努力破解各种困难,采用协商催收与法院强制执行双轨推进,清收工作完成年度目标。三是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指导企业按照国资委的6大风险防控体系,配套细化内部制度,在一级企业基本搭建起较为完备的合规管理体系。利用融资利率下行的窗口期,协助市属国企借低还高,有效减轻财务费用负担。综合运用每日对市属国企5000万元以上大额开支进行监测,每周对企业对外借款、担保情况进行调度,每月对国企银行借款、发债全面排查,提级管理城投债等手段,资产负债率始终处于安全区间。

(三)以强化担当为导向,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一是高品质实施重点项目。扎实开展精准招商,蹚开基金招商新路子,引入高新技术项目为我市产业赋能助力。市属国企合计投资项目200余个,其中,7户企业的20多个项目分别纳入省市县级重点投资项目。聚焦全域精致城市建设,城投集团承担实施了栖霞街特色街区改造、威海湾城市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文旅集团持续深化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一体化运营,迭代升级、布局打造旅游聚集区和网红打卡点,推动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魅力、更有活力。二是高标准推动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全面参与设备更新、技改、数字化转型,稳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比,热电集团2×66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推进有力,北洋集团成功获评省科改行动标杆企业和国家级科改示范企业。圆满完成“威海公交出行与消费数据”资产入表工作,成为我市首个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入表资产获得银行新增融资,实现我市数据资产资本化零突破。三是高水平服务保障民生。聚焦增进民生福祉,热电集团上线智能AI客服技术,服务效率提高4倍,供暖管家进驻278个社区1705个网格群。水务集团将20个涉水政务事项纳入窗口集中办理、就近办理、网上办理、异地办理。公交集团新开通3条线路,在24条线路推行“响应式停靠”服务,提高线路运行效率。交通场站完成铁路候车大厅扩建、换乘区域提升改造和网约车换乘区搬迁,始终保持良好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四)以履职尽责为标尺,从严监管从实服务。一是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紧盯重点领域,对45项国资监管制度进行梳理,出台《资产评估办法》《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等,采用三轮审核方式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刚性约束,联合市财政局开展会计基础建设规范年活动,构建起规范化、专业化、精益化监管格局。聚焦企业用工招聘及党组织工作经费审计、国企采购工作审计、投资后评价、执行八项规定情况等领域开展专题专项审查评价,自主发现纠正问题221项。坚持人才兴企,在3户国企试点开展三年人力资源规划,完善干部选任工作后评价机制,一步一个脚印压减总数、优化结构、完善梯次。二是外部董事行权履职更加规范。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保障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行权履职的若干措施》《外部董事管理办法(试行)》,探索外部董事事前报告工作机制,制做《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工作手册》《外部董事事前报告工作手册》,受理事项936项,较上一年增加30%。三是考核问效更加精准。突出发展导向,新增高质量发展指标;突出利润导向,增加效益指标考核权重;突出差异化考核,设置“一企一策”体系。首次通过增设效益指标,真正将压力传导到公益企业,首次实现企业年度预算与考核的融通,进一步遏制了乱投资,首次实现了考核结果与市委巡查反馈、审计监督移交、行政处罚等事项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