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泽库镇紧紧锚定现代海洋种业的独特优势,积极作为,在升级海洋传统产业、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资源高效利用等关键领域,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有力抓手,搭建发展平台、强化科技支撑、优化政务服务,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如今的泽库镇,海洋科研创新不断突破,蓝色新动能澎湃不已,海洋种业蓬勃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党委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离不开行业政策精准有力的引导保障,也离不开多方资本热情踊跃的积极参与。
多年来,泽库镇积极探索,通过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生态养殖、休闲渔业等新业态,不仅盘活了海洋资源,更带动了产业升级和渔民就业增收,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贡献了“蓝色动能”。
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威海海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办理国家级海洋牧场前期立项手续时,因相关手续涉及海洋、审批等多部门程序,企业对流程办理不甚了解,对相关问题缺乏专业性。得知消息后,泽库镇政府立即启动“全程帮办、全部代办”服务,仅用一星期时间就把项目审批手续全部办妥。
威海海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绍斌告诉记者,公司全程都没操心,都是政府“打包”服务给办理的。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在生产经营中还有很多,帮公司解决了很多麻烦,这样就可以一心一意搞生产了。
海洋种业投入大,周期长,收益慢,如何让创业者敢于做,让创新者愿意做,让培育者能做成?泽库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因地制宜制订了海洋种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政策资金协调支持力度,深化“政产学研推”合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技术、资金、市场难题。
泽库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蒋虹君说,泽库镇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为抓手,通过搭平台、重引才、优服务等方式,推动蓝色种业特色小镇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平台建设方面,泽库镇依托海参、海马、文登蚝等海洋育种优势,配套建设蓝色经济创新孵化基地,建立集现货交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整合融入产业孵化、直播平台等功能板块,培育涉海零售企业6家,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蒋虹君说,人才引进方面,泽库镇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发挥政府平台优势,助力引进海参贝类领域专家教授团队等高层次人才90多人,开展种质资源研发,攻克了海参、海马、绿鳍马面鲀、石斑鱼等一系列关键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
威海洋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均治介绍,去年,包振民院士和公司签了中国海洋大学和洋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协议,为发展威海的海参这个产业,共同成立了威海“海大洋德”海参研发中心。
优化服务方面,泽库镇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企业走,打造企业“一件事”联扶联办中心。整合企业开办、工程建设、不动产办理等41个涉企事项,纳入企业全生命周期,打造“一件事一次办”联扶联办新模式。为近20个项目提供“全程帮办、全部代办”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审批“零阻力”、服务“零距离”、落地“零障碍”。
依托近40公里海岸线,10万亩优质滩涂,54万亩浩瀚海域,泽库镇整合育种养殖资源,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初步打造起“育苗育种+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品牌销售+观光旅游”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引领行业的综合性海产品育种、加工、出口基地,在海洋经济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泽库镇发展海洋种业的系列举措,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范例。实践证明,只要找准方向、创新驱动、多方协同,就能在海洋经济领域开辟新道路,为国家粮食安全和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刘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