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数字威海 > 工作动态

威海市多维聚力以数智赋能 激活数字经济发展动能

文章来源:山东省大数据局
时间: 2025-11-06 14:28
点击次数: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特色集聚区建设经验分享”专栏聚焦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特色集聚区建设,围绕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适数化改革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为您呈现山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建设成果,全面拥抱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驱动下的智慧浪潮。

威海市聚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以数字赋能为主线,持续优化数字产业生态,重点推动数据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2025年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324.89亿元。

一、聚力优化产业生态,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一是转变工作思路。将深化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重点由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基建等向培育数据产业生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印发《关于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链条培育数据产业、全产业推进实数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思路,明确10项重点任务,形成试验区建设合力。发挥数字威海建设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出台《威海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2025年威海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按季度调度进展,保障试验区建设走深走实。优化数字经济监测指标体系,梳理形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运行等8大指标,会同统计、工信、商务、海关等部门,建立数据采集和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形成月度快报、季度监测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二是新设扶持政策。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威海市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克服市级财政资金紧张的压力,每年安排500万元数字经济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数据企业、数据产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数据基础设施等五大领域发展,以政策优势激发全社会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活力,多维度推进试验区高质量建设。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以经开区智慧谷园区、环翠区浅海科技湾区为支撑,组成市、区两级专项招商队伍,以数据标注、人工智能、智能算力等企业为招引重点,由主要负责人带队先后赴北京、温州、宁波进行招商活动,与海天瑞声、温州数据集团等多个数据企业、算力企业就深入合作进行多次专题磋商,并给予“拎包入住”的一揽子招商政策,为数据企业招引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聚力发展特色板块,发挥品牌带动效应

一是重点打造海产品专项试点。围绕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专项试点(海产品产业)建设,聚焦牡蛎、海参两大优势海产品链条,整合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平台、打造20余个产业赋能应用场景,有效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在育种环节,基于牡蛎养殖、加工、消费偏好等多维度数据,研发“可控环境下牡蛎品质提升关键技术”,10天内牡蛎出肉率可提升约15%,6月已完成国家验收,是世界贝类养殖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在养殖环节,运用牡蛎产量、销售等数据,科学评估市场需求,规划生产、供给规模,实现“以数据定产”。同时,通过养殖主体授权的方式,共享养殖环节数据,助力银行开发“牡蛎通”金融产品,实现“数据可信,信用可贷”,贷款审批时间从7天缩短至10分钟。自“牡蛎通”上线以来,累计服务养殖主体70余家,贷款金额超1400万元。在销售环节,打造全国首个牡蛎防伪溯源管理系统,养殖、销售、质检等40类全链条数据实时互通,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认定、品质有保障。目前,599家养殖主体、367家经销商已纳入系统,发放使用防伪标签2150余万枚,产业标准化率超95%。同时,以海产品价格指数为底层支撑,构建“质量检测+价值认定+价格盯市”的全流程风控体系,推出“海参贷”“鱿鱼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6.11亿元,服务范围扩展到整个北方沿海城市。

二是深化西洋参产业数字化转型。聚焦西洋参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以智慧化服务平台为支撑,推动产业从传统种植向标准化、精准化、智能化模式跃升,聚力打造百亿级西洋参产业集群。在种植端,构建“天眼地网”立体监测网络,依托监测数据,自动绘制西洋参动态生长画像,以数据赋能西洋参种植全生命流程,实现精准控“参”,有效实现化肥农药减量10%以上,绿色标准化基地覆盖率达80%,成功创建国家西洋参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在加工端,基于农场数字田块构建西洋参地理信息系统(GIS),精准记录从种子到成品的全链条数据,形成完整的“参生档案”。消费者只需扫码即可追溯种子来源、详细农事记录及质检报告等信息,实现全链可视,“码”护安全。在销售端,建设国内首个西洋参大宗交易平台,催生“田间直播+智慧仓储+即时配送”新业态,构建覆盖种植、加工、溯源、营销全链条的智慧化平台,西洋参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实现了规模与价值的双跃升。

三是大力推广“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聚焦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加大“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医疗健康领域,威海博睿医疗与上海润达建立合作,全面引入临床自然语言处理引擎、医学知识推理、临床自动化机器学习平台等多项先进技术,在全市各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基于DeepSeek大模型和医疗垂类专业大模型,构建AI分导诊、AI病历生成、AI健康管家等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在打造“AI+医疗”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威海博睿通过对医疗共同体、健康服务共同体的医疗数据进行全量结构化汇聚治理,构建医疗数据中枢,搭建一体化医疗AI应用集群平台,支持全市医疗机构按需调用相关应用场景,实现算力高效赋能与数据安全共享。工业制造领域,威海迪尚集团、天力电源、晶合数字矿山等企业在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开展大模型应用,取得显著成效。AI产品研发方面,迪尚集团打造国内首个纺织服装垂直生态供应链平台,通过AI技术赋能,打通从服装创意设计、面辅料资源协同到成衣研发等各节点,实现了从设计图纸到批量成品的高效率转化,设计研发周期缩短20%。AI智能生产方面,天力电源深化智能制造“驾驶舱”在汽车电子、能源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将大模型技术与业务流深度融合,构建了高效、透明、可溯源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破解电子信息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离散型生产模式的管理难题,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可视化与精准管控,生产效率提升35%,产品质量合格率超过99.95%。AI安全管理方面,晶合数字矿山构建矿山安全生产视频大模型,搭建风险辨识清单自动生成、风险管控等级及措施自动生成、隐患智能发现、智能隐患排查、智能生成分析报告等功能模块,解决矿山企业风险隐患智能化管控问题,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矿工生命安全。

三、聚力培育数据产业,推动数据价值变现

一是推动数据资产入表。推动数据资产入表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延伸。全市8家企业数据在山东数据交易平台登记,9家企业获取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约1.15亿元,完成数据资产入表301余万元。其中,普仁中学“中职普高教育知识点精讲数据”为我省首个中等职业教育数据资产。开创“专利+数据”复合质押模式,助力联世海富(威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批数据资产登记融资贷款180万元。

二是推动海洋数据价值化。深化海洋数据开发利用,成立蓝色海洋数据研究院,建设海洋风险管理综合服务平台,采集全球海域的海表温度、海水盐度等海洋数据超6200GB。部署24处海洋观测设施,融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卫星、雷达观测数据,开发预报数据模型,发布渔区分区海浪预报和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预警信息,为渔业防灾提供数据支撑,2025年上半年发布海洋环境预报800多期,估算累计保障渔获物总值30亿元,降低渔船燃油、人工等费用近7亿元。联动银行等金融机构构建“蓝色数据×金融服务”模式,贯通“蓝色保险供给—涉海产业风险预警—海洋碳汇管理—海洋金融信贷—海洋数据资产运营”全产业链条。目前,“海洋气象指数保险”已覆盖9个省份、28万亩海域,为270家海洋牧场和养殖户提供超10亿元风险保障。

三是推动数据产品战略合作。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联动青岛、烟台、潍坊、日照,整合五市数据资源,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据要素×”“人工智能+”一体化发展,联合成立“胶东五市数域联盟”,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与运营标准,促进数据技术、大模型应用、算力服务、产品等交流合作与成果转化。赴宁波、温州两市考察学习,重点学习借鉴两市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产品打造等领域的先进经验。以推动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与温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聚焦数据利用、数据产品、数据服务、场景复用等10余个方面,以“优势互补、协作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原则,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紧密合作机制,打造数据产品创新应用合作开发新模式。

四、聚力构建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一是突出企业培育。在分类梳理全市1.4万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基础上,全面摸清数据企业底数,建立数据企业培育库,研究形成《全市数据产业重点项目分包方案》,由大数据系统干部员工进行点对点跟踪服务。聚焦数据企业,研究形成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应用等六大类数据企业图谱,进行专项招引培育。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抢抓国家专项资金机遇,在全域范围内引导企业主动参与数字化转型,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新发展。依托市级项目管理服务平台,搭建数字经济专题项目库,储备天润工业动力零部件数字化绿色赋能平台等215个市级数字经济项目,上半年项目开工率达93.4%,年度计划投资226.2亿元,已完成投资139.7亿元,投资完成率61.76%。

三是突出园区集聚。积极引导数字经济园区突出产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经开区智慧谷园区重点发展数据产业,临港区数字经济园区重点发展智慧零碳、电子商务等产业,环翠区远遥浅海科技湾区重点发展海洋数字产业综合服务,上半年五大特色园区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2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