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国庆假期,位于汪疃镇翠峡口村村东的道刚家庭农场一片生机盎然。西梅硕果盈枝,紫中带红的果皮包裹着饱满的果肉;沉甸甸的秋月梨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在翠峡口村村东有一汪平塘,坡地果园在塘面上方已是果实累累。而塘边,道刚家庭农场负责人栾艳荣正在塘边捡拾散落的鹅蛋和鸡蛋,水面下,鱼儿悠然游动。

面对当前家庭农场同质化竞争的局面,道刚家庭农场另辟蹊径,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开创了多层次的空间复合农业模式。农场以“新”“奇”“特”打出了一手差异化好牌,巧妙地将水产养殖、家禽散养与果树种植相结合,形成了“水中有鱼、水面有禽、岸上有果”的生态循环系统。凭借这种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农场吸引了不少游客趁着假期前来游玩。

基于这一生态循环系统,栾艳荣在翠峡口村村东打造了集垂钓、采摘、生态养殖于一体的复合经营体系。钓场全年开放,养殖花白鲢、鲤鱼、草鱼等多个品种,为钓鱼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与垂钓区相辅相成的是约40亩的采摘园,园内种植了李子、桃子、梨、西梅等多种特色水果,通过科学管理形成了从6月到10月的连续采收期,确保游客在不同时节都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

这种多元经营模式,正是汪疃镇所推广的“顺天应地”生态种植理念的体现。与那些“突破地域限制”的种植尝试不同,道刚农场更注重“顺天应地”的生态种植理念。他们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选择适宜本土的品种,通过科学管理提升品质,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形成了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虽然农场规模不大,但垂钓与采摘结合的模式深受游客喜爱,周末经常出现‘一竿难求’‘采摘预约爆满’的现象。”栾艳荣说,农场果树下散养的鸡鸭鹅不仅会啄食树上掉落的残果,还能有效抑制园内杂草生长,通过翻土觅食草籽实现了天然除草。
这样生态养殖的跑山家禽肉质紧实、蛋品优质,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禽蛋类产品需要提前预订,跑山鸡更是能卖到每斤25元。值得一提的是,农场创新性地将跑山鸡养殖纳入“鱼—果—禽”生态循环模式,这些自然觅食的鸡不仅肉质鲜美,还成为游客垂钓采摘之后争相购买的特色农产品。
眼下,道刚家庭农场的西梅、秋月梨、大青桃迎来丰收。工人们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采摘、装筐,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果园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早熟苹果一上市,村民们就来到果园务工,每天有120多元的收入。
道刚家庭农场的成功,正是汪疃镇推动农业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汪疃镇立足本土资源,鼓励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与休闲体验相结合的模式,以“小而美”“特色化”的路径赢得市场认可。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乡间田园变成了城市居民向往的“休闲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