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今日威海

老港新生,卫城蝶变!一座城市的温情更新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5-10-09 14:50
点击次数:

国庆中秋假期,至海港湾再次成为焦点——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更登上了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成为全国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这座由老港区蜕变而来的新地标,正是卫城片区城市更新的缩影与引领。

作为威海城市更新的核心区域,卫城片区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涵盖栖霞街、属相街、新威附路等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9.4亿元。片区内既有百年历史街区,也有老厂区、老港区,更新工作以“精致城市”为方向,坚持“保护与创新并重”,从硬件改造到业态升级,从文脉传承到民生改善,逐步推动老城焕新。

至海港湾的蜕变始于2018年。项目创新采用框架+钢拱结构,其中81米超长跨拱为国内首次应用,既破解了海边防腐难题,也塑造了“巨鲸跃海”的独特意象。如今,东侧40米全景落地窗被誉为“巨鲸之眼”,成为观海最佳点位,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孩子喜欢互动展览,我爱在书吧看海,这才是精致的滨海生活!”带孙子游玩的市民王女士说。

以至海港湾为起点,更新浪潮向周边街巷延伸。在栖霞街——威海唯一存留的百年老街,改造采取“原拆原建”模式,保留17户老屋肌理,重现“一汤一演一宴一馆一市”的历史格局。“改造前环境差,生意难做。”一位老字号餐馆经营者感慨,“如今营业额翻了三倍,老街味道却没丢。”

属相街则聚焦文化传承与商业活力的平衡。项目历时15个月,设置十二属相雕塑、威震海疆广场等节点,并通过“运营前置”精准规划业态。“招商阶段就避免同质竞争,我的文创店生意越来越好。”店主王先生说。开街后,这里成为夜经济网红打卡地,年轻游客络绎不绝。

新威附路以“威海1902”时光记忆为主题,保留第一党小组旧址、陶瓷厂、船厂等历史印记。“‘绣花功夫’微改造,让我想起年轻时光。”老船厂职工陈刚说。街区引入65家文化业态,既留住了文脉,也激活了商机。

民生改善是更新的另一条主线。东城路夜市改造后,煤气罐换成电气灶,油烟设备统一安装,管网、人行道全面升级。“现在安全又卫生,客流量涨了三成!”一位摊主说。卫城大院则以围合式院落重现小街坊韵味,青砖灰瓦的建筑成为年轻人聚集地,为夜经济注入活力。

“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精致‘修补’。”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瑞玲表示,“我们保留历史文脉,植入现代功能,让城市更有温度。”如今,市民漫步滨海长廊,商户生意红火,创业者找到新机遇——卫城片区的蜕变,正是威海“精致城市”建设的生动注解。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书写山海相连、文商共融的新篇章,为全国城市更新提供“威海经验”。(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杨彩明/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