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新金桥7”轮缓缓驶入威海港新港码头,威海口岸迎来了自1990年威海-仁川航线通航以来的第34个年头。34年来,威海港共运送旅客500多万人次,年平均进出境旅客近15万人次。近年来,针对海运旅检现场人员密集、往来频繁、争议多发的特点,青岛海关所属威海海关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综合运用多元普法、智慧执法、说理释法、联动用法,搭建起一座规范、高效、便捷化解争议,畅通旅客进出境的“海上金桥”。
柔性执法显真情
“俺孩子还要找工作,求求你们不要立案”。在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旅检现场,一名女士在言辞中悔恨不已。原来,这名女士利用自身导游的身份,安排多名团体旅客为其携带化妆品烟酒进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海关将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您先不要激动,咱到这边坐着慢慢说。”海关关员张永开将其引导至“无微不至”枫桥经验工作室,向该女士耐心解释了《海关法》和《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不用担心,目前来看,您的行为不属于犯罪,对您的行政处罚也不会影响到您的子女就业。”通过疏导情绪、充分回应、细致讲解,将案件处置与普法宣讲相结合,消除了当事人内心焦虑不安情绪,展现了海关监管过程中温情的一面。
近年来,威海海关运用“一让座、二倾听、三共情、四说理、五普法”五步工作法,促使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配合开展前端化解工作,消除旅客的情绪化认知。同时,针对现场常见的执法疑难和争议焦点问题分类画像,归纳不同场景的典型案例和处置方式,以法为据、以理为准、以情为本,精准施策,高效、及时、直接、专业处理执法争议, 实现“小事不出科、大事不出关、争议不上交、就地能解决”。今年以来,共化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9起,保障旅检现场通关秩序平稳有序。
科技赋能解心结
“东西肯定是你们拿的,下船后行李就只在海关查验时打开过!”一名入境旅客情绪激动地表示,原来该旅客在入境时被现场关员发现超量携带,依法进行征税后予以放行。旅客回家后发现部分物品缺失,于是立即赶往海关旅检现场“讨要说法”。
“您别着急,现场执法作业规范,视频监控全覆盖,我们一定尽全力帮助您。”现场关员鞠龙飞在旅检现场监控指挥中心回放了当日情况,原来,该旅客在查验结束离开时,将部分个人行李物品遗忘在通关现场,现场关员发现后立刻登记,通关结束后按相关规定暂存。经过验核旅客身份,现场遗留物品全部归还,不仅及时帮旅客化解了矛盾和误会,更是展现了智慧旅检下的规范执法。物归原主后,该名旅客也由衷感慨,“是我个人的原因落下了东西,还差点误会了你们,要是没有监控,真是说不清楚呢”。
“海关通过在旅检现场设置无死角视频监控区域,在办案室设立微型监控指挥中心,集成实时监控、调度指挥、指令发布等功能,实现现场监管情况实时可视。”威海海关驻海港办事处旅检科科长侯丽淑表示。
通过配备智能检疫查验通道、健康申报核验一体机、旅客防回流闸机通道等,叠加非接触式人体检查设备,不断提升智能化监管水平,用科技为旅客保驾护航,已累计为出入境旅客解决遗落寻物问题15个。
打铁必须自身硬
“‘后’牌这个型号的化妆品套盒官网核查销售价格为1060元人民币,已更新到常用物品价格表里,请大家及时关注。”在旅检现场班前会上,关员路炎锟正在向同事们进行日常执法提示。
近年来,他们坚持以“班前动员会”、微党课等形式,创新“小、精、灵”的学习方式,从小切口出发,精准定位问题,灵活找到解决方法,不断夯实践行“枫桥经验”的业务基础。
“查验尺度不一致容易导致旅客产生负面情绪。为此,我们创建了超过1000种物品的价格库,目前还在持续更新。”侯丽淑介绍,通过这一举措,规范关员查验尺度,既能够确保现场执法行为合理合法,努力将争议解决在未发之时、萌芽阶段,也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见”的转变,将海关自由裁量权约束在法律之内,极大程度降低海关关员与旅客执法矛盾纠纷。
下一步,威海海关将持续优化“海上连心桥”工作法,不断完善海关治理体系、提高海关治理能力,更好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助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青岛海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