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威海营商行 > 包容普惠创新 > 人才流动便利度 > 工作动态

【专家服务团风采】一片“丹”心寄“参”情——文登区“丹参红”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推广丹参种植新模式 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文章来源: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 2024-08-07 17:20
点击次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每年的3月份正值丹参种植的关键时节,葛家镇丹参种植活动在文登区“丹参红”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的统一协调培训及生产调度下,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为保证今年的丹参种植质量,去年秋天,团队将生产计划、农资采购、培训、施肥、冬耕、种根筛选等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剪丹参种根一定要注意顺着原根把上方剪成平茬,下方剪成45度的斜茬,种植时斜茬向下扦插。”“没压好的地膜人工要及时压实一下,我们当地春天风大,压实不好整垄的地膜就会被风掀掉;起垄时垄沟两头都要保证排水畅通,我们这里的气候特点到了7、8月份容易发生涝害。”……“丹参红”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团长吕海泓一手拿着丹参根,一手手握剪刀进行示范。与此同时,咨询电话应接不暇。除了现场“手把手”指导,吕海泓团长也会通过电话和微信视频等方式对丹参种植户提出的问题及种植管理中应注意的细节进行耐心解答和指导。他双脚沾满了泥土,嗓子由于说话太多已经沙哑。

吕海泓是文登区丹参协会会长、山东省中药材行业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登区“丹参红”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团长。他带领服务团成员遍访丹参专家,先后与中科院、山东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烟台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达成长期合作,围绕丹参新品种培育、种植技术、机械化配套进行广泛的研究实验,参与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2个,形成国家级团体标准1个,承担省级项目并形成省级科研成果5个。选育、培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经济性状特征明显的“德丹一号”等丹参新品种6个,成功创新研发出“旱地周年覆盖结合膜下滴灌”技术、“丹参根段直插规范化栽植技术及丹参根段直插栽植机研制应用”技术,实践转化“丹参大垄双行覆膜高效栽培”技术等。推广新品种丹参大田种植种根直接扦插技术,改变传统丹参大田种植有性繁殖为无性繁殖,有效缓解传统种植方式产量、种性、品质不稳定的制约。目前,服务团与省农科院合作的“丹参优良品种标准化种植与示范推广”服务课题正在进行中。

现场讲解传授丹参种根直接扦插种植技术

现场讲解传授丹参种植压土技术要领

现场讲解传授丹参种植起垄技术要点

组织丹参种植户进行技术讲座培训

专家人才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重要力量,文登区人社局将多渠道发挥专家人才引领作用,全方位搭建各类平台,充分发挥专家服务基层的实效性,鼓励更多专家人才深层次参与到乡村振兴当中来,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为拓宽专家服务乡村途径,威海市积极争取“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省级试点工作,成为全省首批试点地市之一。为充分发挥好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的实效性,市人社局聚焦基层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技术需要,以“供需对接、双向选择、项目带动”为原则,按照“组建1支团队”“确定1家服务对象”“攻关1个课题”的“3个1”工作思路,印发《威海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各区市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组建18支96人的威海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伍,为乡村振兴一线输入“头部人才”。服务团成员包括获得省市人才称号的专家学者、博士、高校教授等,针对制约基层特色产业发展关键瓶颈技术问题,强化对口帮扶与技术指导,有效推动了现代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