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归档)

威海市“两优一先”风采 | “80后”青年返乡当起“新农人”——记全市“优秀共产党员”阎勇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4-07-04 15:33
点击次数:

7月2日晚,伴着淅沥沥的小雨,位于乳山市的威海胶东伯瑞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勇结束了上海之行,带着沉甸甸的订单归来。“麦德龙作为我们的老客户,这次又追加了全渠道的蓝莓订单。”阎勇说。

阎勇(右)正在查看蓝莓苗长势情况。

多年来,阎勇带领团队推广蓝莓新品种7个。“胶东伯瑞”蓝莓成为我省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有机认证和GAP认证的农产品,在全国12个省、27个城市,甚至国际市场都小有名气。做大做强蓝莓产业的同时,身为党员的阎勇还始终不忘初心,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形式,带动周边22个村庄走上致富“快车道”。

  手持35项专利
  深耕现代农业技术

  刚刚过去的6月,威海胶东伯瑞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喜讯频传:企业与山大(威海)工业院联合研发的多个发明专利成功获批;企业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开发的新品种蓝莓苗顺利通过初审,8月下旬将着手建立苗木繁育组培室……如今的胶东伯瑞农业,尽显满满“科技范儿”。
  2009年,当时26岁的阎勇大学毕业后,回乳山老家当起了农民,建起“胶东伯瑞”蓝莓基地,搞有机种植。他投入300多万元,耗时6个月,为承包的300多亩土地更换了1700多吨草炭土。面对技术、市场、资金、人才等多方面挑战,阎勇跑遍了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请来专家当“智囊团”。
  深耕蓝莓产业15年,阎勇先后在无土种植基质研发、液态有益菌调配研发以及双层智慧连体温室等领域获得专利35项。
  “我们通过建设蓝莓温室大棚,进行蓝莓基质容器种植技术研究及实验,目前一期工程蓝莓已开花结果,成效初显。”阎勇介绍,新技术有效缩短了蓝莓生长周期,在产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解决了农业产业中“见效慢”和“亩产量低”的问题。
  近年来,胶东伯瑞研发出的液态有益菌多达40余种,这些微生物菌生物基质替代农药实现生物防控,提高了果品质量和有机水平。“这些年,我们加大了液态有益菌的研发力度,不仅是以此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更希望发挥微生物菌生物基质的作用,从源头解决农残污染问题,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阎勇说。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22个村庄走上致富“快车道”

  7月正是瓜果飘香时,在胶东伯瑞农业露天蓝莓种植基地里,乳山市夏村镇黄村村民殷晓磊忙得不可开交。自从把家里两亩半土地流转给胶东伯瑞农业后,一到农忙时节,他就来这里上班,现在工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一年能拿五六万元。
  近年来,在“胶东伯瑞”蓝莓线上线下卖往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市场的同时,阎勇没有忘记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身为一名党员,不能光盯着自己的事干,也得力所能及地让村里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阎勇说。
  为此,阎勇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与大家一起壮大蓝莓产业,组建“专业团队+农户”种植销售队伍,通过合作社金融互助、融资租赁等方式盘活了2400余万元的农村闲置资产、1200余亩闲置土地;带动周边22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每年收益150余万元。
  合作社带动社员和周边农户一起从事蓝莓产业,村民以务工、土地流转、社员分红等多种形式增收致富。“现在有697个土地流转户,在合作社就业的有近500人。”阎勇介绍。
  眼下,与胶东伯瑞农业合作的村庄已有12个,这股力量还在进一步壮大。不久前,在威海和乳山市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下,胶东伯瑞农业又与多个村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共同出资1600万元,再建120亩的温室大棚,进一步做大做强蓝莓产业,带动更多村庄走上致富“快车道”。(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文 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