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青岛港开来的“春禾伟9”号外贸内支线船舶缓缓驶入威海港码头,船上满载着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进口的4000吨黄铁矿。在泊位停稳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卸载工作,这些货物将在不久后运至企业仓库。
与此同时,青岛海关所属威海海关正在为该批货物办理税款缴纳手续,根据海关“内河运费扣减”估价指引,可以将该批货物从青岛港到威海港的内支线运费10.14万元从完税价格中扣除。这批黄铁矿的运费顺利扣减,代表着青岛海关“内河运费扣减”整船试点举措正式落地。
“仅这批货物我们就可节省税费1.4万元,”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的关务经理崔译文高兴地表示,“而且不用我们企业提供运费资料,货物到港直接享惠。”
“内河运费”是指海运进口货物运抵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后再通过水运方式继续运输而发生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根据海关相关规定,起卸后的运输及相关费用不计入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青岛海关关税处估价管理科科长李长宏介绍,海关“内河运费扣减”估价指引,就是根据内河运输的实际情况对这一规定的细化和明确,只要进口企业能够提供客观量化的数据资料,换船的海运转关进口货物国内段运费无需征收税款。
政策利好,贵在落地。海关在开展调研和政策宣讲时发现,实践中,转关进口货物的国际段国内段运费通常以联程运费方式收取,一张发票无法区分两段运费。“多数企业无法单独提供转关至目的港的国内段运费发票,报关时只能把全程运费一起申报纳税”,威海海关综合业务一科科长刁翀介绍,客观可量化的运费数据资料是政策落地的基本条件,而这也成为了阻碍企业享惠的一个难题。
企业有需求,海关有回应。针对企业面临的这一实际难题,海关联合口岸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对接内支线运输企业,厘清运费构成,以口岸部门为桥梁,搭建海关与运输企业的信息传输通道,从而建立以行业数据为基础的整船内支线运费扣减标准,进口企业不再需要提供运费资料。
“海关不但给我们送政策,还给我们解难题。”崔译文表示,海关急企业之所急、纾企业之所难,“内河运费扣减”整船试点举措,让企业享受到了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仅这项政策,就可每年为我们节省税负成本超10万元。”
随着这项改革措施的落地,不仅为货物进口企业降低通关成本,也将为威海港承揽更多内支线业务提供了助力和保障。“‘内河运费扣减’政策消除了威海港与青岛港等主港在进口货物征税基数方面的差异,将吸引更多威海企业采用内支线运输,带动威海港进出口规模稳步提升。”山东港口航运集团威海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邓明远表示。
据悉,威海海关全年监管海运转关进口货物约40万吨,此项举措全面实施后,全年预计可实现国内段运费扣减770余万元,为进口企业减少税负百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