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经区

经开区:从“有一办一”到“未诉先办”

文章来源: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4-07-15 08:56
点击次数:

韩乐坊停车场用上“电子眼”,滨海大道安装了隔离栏杆让电动自行车安全畅通骑行,“尚仁川”游购街区成为新晋City Walk好去处……这个旅游旺季,行走在经开区,许多变化让市民和游客都惊喜不已。

带来这一变化的,是经开区推行的“未诉先办”于前端破解治理难题的治理新模式。今年以来,经开区锚定“提质降量”目标,充分发挥热线“前哨探头”作用,聚焦群众堵点、难点、痛点诉求,推动治理关口前移、为民服务下沉,群众诉求办理从“有一办一”向“未诉先办”“不诉已办”转变,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未诉先办” 矛盾化解在源头

群众有诉求,政府就办理,这样的“有一办一”治理模式只能“止痛”,相似的问题还会重复出现。想要标本兼治,就要做到将治理关口前移,实现前端预警和及时响应,从而拉紧源头的“防范网”。

对此,经开区不断完善热线分析预警机制,绘制重点事件、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民意诉求“热力图”,形成预警提示、督促落实、复盘提升工作闭环。对集中性热点诉求每日梳理,通过《工作提醒函》及时反馈至党工委领导及相关部门,做到突发事件顶格汇报、快速处置。

“一通电话,不仅解决了我家店门口外卖车堵路问题,之后商圈还安排专人巡逻,很安心。”6月12日,韩乐坊商圈一位商户拨打热线反映,自己家店门口经常有大量外卖车停放,影响通行。热线平台即时转办,经开区韩乐坊商圈管理服务中心召开专题研讨会,很快帮商户解决了诉求。

一个商户投诉电话,背后反映的是整个韩乐坊商圈的外卖电动车停放问题。仅仅处理好一个投诉是不够的,商圈管理服务中心多方对接,决定联合执法部门开展每日巡查,疏导外卖车规范停放,杜绝类似问题再发生。

经开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热线汇聚的“热点”诉求,是政府的“社情民意数据库”。对阶段性和季节性问题,中心通过周报、月报、季度报和专题分析报告进行重点反馈提示,帮助执法部门高效解决共性问题。

例如,在旅游市场方面,经开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对“五一”假期的涉旅诉求进行了专题分析,经开区党工委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有效解决了韩乐坊景区停车难、交通拥堵、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对集中反映的难点问题,以党工委领导信访接访日为契机,提报分管领域热点诉求39件,推动问题化解由“被动等”变“主动办”。

“我们利用区级热线智能分析系统,设置敏感问题、重点群体等关键词,第一时间将问题推送职能部门,确保风险隐患不升级。”经开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从一个诉求的办理,到一类诉求的提前解决,“未诉先办”办出了经开区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的治理新模式。


先立后破 打通治理堵点

“围栏老化?改!”最近,家住凤林街道凤林龙凤社区的居民发现,他们反映的围栏破损严重问题得到了解决,小区安装上全新的铁制围栏。

群众诉求办理得又快又好,与经开区聚焦社会治理痛点、堵点,先立后破、建章立制密不可分。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建设领域民生微实事工作实施意见》,有效解决没有专项维修资金又达不到老旧小区改造条件小区设施设备维修和改造问题。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热线办理不仅要解决单个诉求,更要从制度层面预防问题的发生,实现从“立”到“破”的治理革新,为打造更加和谐、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旅游业,经开区建立全区旅游工作一体化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对14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督导,完善涉旅诉求24小时分办处置机制。前不久,结合涉旅诉求集中问题,经开区党工委领导带队到车站、网红打卡点、海水浴场等游客密集区域检查督导,发现问题14类,逐一列出整改意见。

聚焦物业,经开区创新物业服务企业分级管理考核机制,对4个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清退,经业主大会重新选聘物业入驻后,小区投诉量下降60%。

聚焦餐饮业,经开区创新餐饮经营选址联动指导机制,申请人在申办营业执照时,行政审批部门同步将信息推送至综合执法部门,部门第一时间进行勘前指导和现场核查,不仅减少了餐饮商户因选址不当造成损失,也避免了后期因油烟污染引发居民投诉。

此外,经开区在诉求办理的末端环节,坚持问题复盘和经验推广,通过《一周快报》反馈各承办单位的受理量情况,绘制降量进度表,督促承办单位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增设“典型经验案例”板块,及时宣传推广承办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真学真治的良好氛围。

在各镇街,经开区通过热线精准掌握居民需求,辅助基层明确治理方向,并通过将“未诉先办”事件纳入社区考核、典型案例纳入党工委会固定议题、制发优秀典型案例宣传册等措施,构建了“未诉先办”运行机制,社区网格员、固定联系人作为“移动探头”,持续发挥基础服务作用,推动诉求在未诉之前就已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