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威海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嘱托,以精致理念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数字应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显著提升。
一、聚焦区位特点,突出海陆统筹、一体联动,数字赋能涉海风险防范化解
威海三面环海,海岸线近千公里,占山东省的1/3、全国的1/18,拥有各类渔船1.1万艘。海洋是威海最大的特色,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崭新课题。比如,涉海人员中外来人口占比高,且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海上情况复杂,风险隐患多,等等。对此,威海坚持海陆统筹、一体联动,把数字化建设成果应用到涉海要素管控上,岸线、近海、远海梯次设防。在岸线,重点强化“智慧感知”。自主研发涉海信息采集云平台,增配高清探头和智能识别设备,归集港、船、人等数据信息并通过自动查询比对,及时发现处置人船不符、证件超期等问题。在近海,重点强化“智慧救援”。畅通110接处警平台与海警局、蓝天救援队等信息沟通渠道,实现涉险警情“一键共享”;在游客涉险高发区域,布设救援无人机,安装语音播报提醒、自动警戒相机等设备,为海岸派出所配备海上救生机器人,构建起“空地一体、陆海协同、部门联动”的救援体系。在远海,重点强化“智慧监管”。建立海洋渔业监控指挥平台,为渔船安装北斗定位、自动识别、防碰撞终端和视频对话设备,实时掌握渔船活动轨迹。在敏感水域设置“电子围栏”,帮助渔船规避风险。通过智慧化管理,提升了工作效能,涉海安全形势持续好转。2022年以来,涉海险情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58.5%。
在防范化解涉海涉渔风险过程中,威海市依托大数据分析,针对海上作业渔船民之间纠纷、集中进出港时的渔船碰撞等多发型矛盾,大力推动政法机关进渔港,建立警务工作站,设立联调办公室,充分运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人技结合、快调速处。探索实践的“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的“海上枫桥”经验,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二、聚焦市域发展,突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数字赋能统一地址库应用
随着进城人员、外来人员的增加,社会形态由“熟人社会”变为“陌生人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迫切需要大量动态精准数据作为支撑。为此,威海市委政法委协同市大数据局,按照“定标准、汇数据、强应用”的思路建设了全域一体、多方共用的统一地址库,搭建桥梁、打通堵点,把分散的数据整合起来、把碎片的信息连接起来,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一是编制全域统一的地址编码。以网格化平台存储信息为“蓝本”,综合多个部门的地址编码规则,按照多个维度,重新制定标准一致的地址编码规则,出台的数据采集入库规范被评为省级地方标准。依照编码规则和入库规范,赋予全市所有楼宇或住户独一无二的“身份号码”,为后续数据汇集和应用提供索引支持。二是构建全域覆盖的地址体系。将综治、公安、民政、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数据汇集起来、甄别比对,对同一地址的多个名称进行整合、对同一名称关联多个地址的进行规范,生成标准地址,关联相关事项信息。经网格员逐一实地核查确认后,纳入统一地址库。三是提供全域通用的地址服务。建成“统一地址应用服务平台”,连通网格化服务管理、12345政务热线、不动产登记、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等应用,为隐患排查等提供准确数据支撑。
自统一地址库建成以来,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去年,威海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三、聚焦共建共享,突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数字赋能信用体系建设
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归根结底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参与进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自2012年起,威海着手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深挖信用规范约束的潜在价值,让守信者受激励、失信者受惩戒,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具体工作中,围绕实现“社会治理信用化、信用管理社会化”,大力推行信用积分制度,构建起集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披露和应用于一体的制度机制,将信用从无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处处能看到的评价标准,不断拓展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
一是用活积分管理终端。建立积分管理系统及客户端,明确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等守信加分指标和失信减分指标,采用六级指标体系自动计分,为公民道德表现“画像”。二是用活联合奖惩终端。建立“联合奖惩对象库”,实时查询全国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和本市“红灰名单”信息,为实施奖惩提供有力保障,先后联合激励578个守信主体,联合惩戒1638个严重失信主体。三是用活信用应用终端。编制信用积分惠民政策清单,推出“信易购”“信易医”“信易贷”等“信用+”激励措施66类,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均可通过应用终端享受相应的服务,有效激发了自我管理潜能。
通过信用建设,既增强了全社会的法纪意识、规矩意识和道德意识,又引导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道路交通管理、风险隐患排查、安全生产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85.5万人,约占本地常住人口的29.3%,年均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2万件。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信用体系已广泛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形成了“以信用促发展、以信用促和谐、以信用促稳定”的良好局面。威海被评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国地级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一直位居前列,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