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媒体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MB2856435T/2024-01034 发布单位: 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内容分类: 媒体解读 成文日期: 2024-03-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媒体解读-《威海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6年)》

来源: 威海日报
时间: 09:33
点击次数:

我市于近日印发《威海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我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旨在用3年时间全面贯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链条,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据了解,我市遵循省内领先、部分指标国内领先的标准,将围绕四大核心目标——提升创造质量、增强运用效益、完善保护链条、构建成熟服务体系,实施18项具体措施。力争到2026年基本建成管理体系完善、创造能力突出、运用成效显著、保护快捷有力、创新环境优良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具体而言,我市将不断增加高质量知识产权源头供给,聚焦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突出服务和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推动有效发明专利、商标注册、著作权作品登记等综合指标全面攀升。到2026年,实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不低于12件,著作权作品登记数量达到1万件,有效注册商标数量达到9万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总量达到170件,地理标志商标数量达到68件。

为更加凸显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我市将持续提升专利转化运用能力。一是积极搭建桥梁,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丰富的专利储备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通过深入调研、精准匹配、高效服务,计划每年至少推动500项高质量、高价值的专利成果在本地企业中实现成功转化与应用,从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速产业升级转型。二是加大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及区域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提供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才培训等多方面资源,助力这产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至2026年,实现专利权转让和许可数量新增超过1500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增长30亿元,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0亿元,成功培育70家企业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或示范企业。

在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及构建更趋成熟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我市将在全面完成各级安排部署知识产权执法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新兴业态知识产权违法处罚力度,强化协同保护机制,确保知识产权纠纷解决途径的多元化与畅通性。同时,高度重视服务的普惠性与便捷性,积极融入“智能化”与“数字化”理念,致力于优化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布局,增强公共数据资源的支撑效能,同时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集群发展,全市知识产权专利代理师人数达到100名。

《方案》聚焦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致力于促进不同部门之间合作与协调,构建市县两级联动新机制,重点培育能够推广复制的项目,放大试点示范优势、强化全链条保护、提高转移转化成效,实现知识产权区域均衡发展。此外,倡导知识产权文化,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大力推广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建立传播网络,树立典型案例,分享威海知识产权的成功故事,展示知识产权在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造优质商业环境,维护创新者合法权益。

(威海日报记者 李文思)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