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71000004331149X/2024-00633 发布单位: 威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内容分类: 年度计划 成文日期: 2024-02-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国资委2023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 11:31
点击次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威海市国资委紧紧围绕大抓经济工作任务总体部署,以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强化国资监管,狠抓经济效益,不断推动国有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截止10月底,18户市属国企资产总额886.77亿元,同比增长5.68%,所有者权益331.82亿元,同比下降1.19%,营业收入80.21亿元,同比增长29.26% 。

一、202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面加强国资监管,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一是优化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对现有的92项制度全面评估,对照中央、省市要求及巡察反馈问题,查漏补缺,共保留文件68个,废止文件8个,修订文件16个, 研究出台加强财务管控防范债务风险等配套制度15项,将国企运营全面纳入制度框架之下。二是加强出资人审计监管。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聘9家中介机构对19户市属国企及各级子企业开展全面审计,共发现2022年度重大违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五大类153多个问题,推动企业建立问题台账,实施销号管理。三是强化经营风险管控。出台《关于加强市属国有企业重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威海市市属国有企业高风险业务管控暂行办法》等,构建涵盖财务管控、投资监管、高风险业务管控等六大风险防控体系,切实提升市属国企风控能力。向市属国企下发《国资监管提示函》,对国企对外担保、借款和非主业投资等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约束,确保守住不发生重大经营风险。

(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一是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与省国资委沟通对接,对26项改革任务进行评估,改革成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举办“国企改革大讲堂”,组织对标提升行动标杆企业做好经验和做法交流,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走深走实。二是推动中小企业分类改革。按照“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原则,推动15户市属各级次企业分类改革,目前已经完成3户,包括对山东振威安保押运有限公司进行企业改制;指导威海市好园妇女儿童文化交流与发展中心和威海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进行清算注销;指导市公安局推进所属企业威海培训中心清理退出。三是开展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制定下发《市属国有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实施方案指引》,指导企业聚焦当前主责主业认定、布局优化调整、“两非两资”处置、亏损企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本企业的提升方案,形成价值创造行动实施方案。

(三)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规范化运营。一是规范企业董事会运行。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保障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行权履职的若干措施》《威海市属国有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健全外部董事重大决策事项事前报告、重点关注事项报告等工作流程,推动集体决策更加科学、规范、民主。截至目前,共有效决策重大事项事前报告56项,否决不合规事项4个。二是强化财务总监派驻监督职能。持续完善财务总监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分析报告制度;组成财务总监专家组参与国有企业审计报告初审,提出专业意见,揭示企业问题;研究融资政策,把握融资节奏,保证企业资金链安全。三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大年初预算审核力度,对企业全面预算方案中的资产、负债、收入、利润等主要指标进行审核汇总,提高经济效益,防范债务风险。切实做好预算考核评价,提高预算的刚性约束。

(四)强化企业运营管理,提升国企发展质效。一是开展市属及权属企业亏损问题专项整治。制定《市属及权属企业亏损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通过深挖盈利点、堵住亏损点、坚持内部挖潜等方式,推动企业止损减亏、提高经济效益。截至10月底,114户亏损企业中扭亏38户,同比减亏额2.4亿元、减亏幅度20.26%,亏损企业整治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二是加强企业投融资管理。科学编制年度投资计划,严格控制企业计划外投资、非主业投资和高风险投资。今年以来,合计投资项目281个,累计投资金额41.4亿元;共发行债券9笔,合计62.5亿元。三是全力推动国资国企招商引资。将央企、省企作为招商主方向,4先后开展外出招商活动5次,参加儒商大会、中国企业论坛等招商活动2次,对接东方电气、华能发电、山东能源等央企、省企、知名民企33户,推动在谈项目58个,实际使用外资200万美元,重点推动招商局工业集团对金陵威海船厂增资项目,成功引入增资款12亿元。四是加强应收账款清收。推动市属国企通过发送催缴函、律师函、司法诉讼等方式,对账龄超过一年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截至9月底,清收挂账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5.05亿元。五是加强资产盘活。前三季度,通过政府征收盘活闲置土地3处,通过自用盘活闲置厂房2处,新增对外销售、出租资产16处,盘活资产金额达1.70亿元。

(五)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完善考核机制。修订《威海市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突出效益优先,强化分类考核,对商业类企业重点考核“一利五率”指标,提升利润相关指标分值,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将利润指标纳入公益类企业考核,提高考核分值至40%,引导企业在提高公共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人均劳效。二是加大对市属企业激励力度。出台《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七条措施(试行)》,对实现超额贡献的企业负责人实施超额贡献奖励,对普通员工实施工资总额超额奖励,对骨干人员实施中长期激励,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三是继续做好企业用工和工资总额备案管理工作。对产投、水务、城投等10户企业招聘方案进行把关审核,提出备案意见。截至10月底,10户企业共计备案招聘123人。15户市属企业合计减员269人,预计年节约工资总额约2238万元。

二、明年主要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参照中央和省实1施方案,遵循“严监管、防风险、增效益”的原则,结合市属国有企业实际,研究制定我市改革方案。改革事项在省方案基础上,重点增加完善监管制度后评估制度、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建立国企经营负面清单等相关内容,力争体现威海改革特色,强化改革可操作性。同时,督导各部门单位、各市属国有企业制定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工作进展位居全省前列。

(二)打好市属国企亏损整治专项行动收官战。通过层层传导并压实治亏工作任务目标,抓好治亏方案的组织实施,督导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加强对权属企业亏损问题的专项整治。对于持续经营的亏损企业,通过严控成本、实施技术改造、积极拓展市场等措施,增强企业“造血能力”;对于同质化竞争的企业,通过加大内部专业化重组力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于扭亏无望的亏损企业,探索通过依法破产、清算注销、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彻底退出,确保如期完成企业减亏治亏任务目标。

(三)加强国企人才队伍建设。对市属国企未来3-5年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及评估,指导企业对人员总量、人员构成、人员流动作出整体规划,包括企业定岗定编定员、人员需求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指导企业建立后备人才库,对企业内部人才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选拔,逐步消化解决存量问题,最终实现人才结构、数量、质量的合理化。开展国企中层队伍建设“规范+提升”工程,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积极建设年轻干部人才库,建立起人才“引、育、留、用”的制度机制,持续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四)做好企业风险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市属国有企业重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一是严格融资预算管理,按照“借新还旧、借长还短、借低还高”的总体原则,审核年度融资预算,实行债务总量控制。二是加大高风险业务管控,年初对市属国企本年度拟开展高风险业务范围、规划以及董事会决议等有关资料组织审议。三是强化企业采购监管。加大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力度,督导企业完善采购制度,严格制度执行,提高采购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