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星信103”号大型拖驳船满载820吨造船用钢板、轮机配件缓缓抵达位于山东荣成的三星重工业公司码头,青岛海关所属荣成海关关员随即利用一套智慧电讯检疫设备,远程对进境船员进行测温、流调、排查等船舶检疫工作,全程用时仅20分钟。
作为连接日韩的重要枢纽,荣成海关辖区港口往返韩国航线船期密度大,发运快,特别是春节假期后辖区诸多重工企业陆续开工,亟需钢板等零配件投入生产。
在传统模式下,船舶到港靠泊后,需要海关登临船舶开展检疫工作。现在启用的智慧电讯检疫模式,依托远程测温流调设备、头戴式智能信息采集设备等现场终端和1台手持式监控终端组成的智慧电讯检疫系统,通过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运输工具抵达指定地点、进港过程中或停靠后,将智慧电讯检疫设备放置于信号稳定的指定区域,与海关监控终端远程音视频连接。海关工作人员按照执法规范要求对交通运输工具实施智慧电讯检疫,检疫内容包括健康问询及资料审核、医学巡查、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我们对智慧电讯检疫未发现问题的船舶即检即放,减少港口和船企的非生产性时间损耗。”荣成海关驻龙眼港办事处口岸监管科科长陈军说,对经智慧电讯检疫不能排除风险的船舶,海关立即登临处置,形成一整套适配风险的监管措施,依法依规打造完整的监管闭环。
“对着屏幕马上就搞定了,比以前排队面对面检查省事儿多了,又方便又安全。”检疫完毕,“星信103”号的船员尹平洙感叹。
“海关采取的智慧电讯检疫新举措,对我们年进出境船舶近400艘次的造船公司来说非常友好。”三星重工业(荣成)有限公司业务部部长王志强说,港口排队和实施检疫的时间算下来,一年能节省出整整33天,“效率提升非常明显”。
交通运输工具智慧电讯检疫模式由青岛海关首创,目前已复制推广到南京、杭州等7个直属海关。据统计,荣成海关自2023年5月试点该项工作以来,截至2024年2月23日,已累计减少登临380次,节约人力760人次,缩短交通运输工具检疫时长约800小时,为航运企业节约在港费用、燃油费等约60余万元,切实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文章来源:青岛海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