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威海市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目标,聚焦制度建设、交易流程、联动监管等方面,综合施措、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创新升级。
一是聚焦制度建设,推动交易服务降本减负。出台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的28项具体措施,投标保证金收取比例由最高2%降至1%,对信用评价等级最高的企业给予免缴投标保证金优惠政策。创新“信用+保函”服务模式,根据不同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电子保函费率,电子保函平均费用下降41%。2023年,共减免863家企业投标保证金,免费办理CA证书4811个,开具电子保函901单,在线退还保证金3304万元,提供融资服务8600万元,为企业减负19617万元。
二是聚焦交易流程,推动交易服务扩面提质。健全重点项目“信息共享、部门联动、问题解决、专员分包、服务评价”等5项保障机制,配备45名项目专管员,推动169个重点项目进场交易,累计提供延时服务422小时,平均每个项目交易时间压缩4.5天。在全省率先统一权益类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流程,引入招标、拍卖、挂牌等竞争性交易方式,推动海洋资源、农村集体产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特许经营权、罚没资产等权益类公共资源进场交易,2023年,共398宗新要素进场交易,交易金额4.25亿元。
三是聚焦联动监管,推动交易服务公平公正。深入开展招标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将586个项目纳入自查自纠范围,采取集中督导、随机抽查等方式,抽查项目263个(占44.8%),发现问题线索103个,核实整改问题60个。2023年,对162个招标文件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健全招标投标8大联动监管机制,明确公共资源交易16个部门、23项投诉受理方式,依法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