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评价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0455/2024-03938 发布单位: 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内容分类: 政策评价 成文日期: 2024-02-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对《威海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中期评估的报告

时间: 10:14
点击次数:

基础测绘是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准确掌握市情、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编制和实施基础测绘规划,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和《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等法律法规,推进依法治测,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全市基础测绘可持续发展,满足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地理信息资源需求的重要保障。根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的通知》要求,现对威海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如下:

一、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一)主要发展目标进展

“十四五”期间,威海市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基础测绘长效投入、分建共享、联动更新机制建立健全。全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数据现势性显著提升,全域覆盖、二三维一体化、多尺度融合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协同、供给高效、服务智能、安全可控的现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广度、深度和便捷度得到提升。新型基础测绘关键技术取得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和装备技术水平明显增强。至规划末,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具备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提供全空间、全要素、多时态、高精度、智能化的基础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二)主要任务进展

1.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提升供给能力。加大全市域测量标志管护力度,每年都定期开展测量标志巡查和管护工作。依托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威海市级节点,常态化获取优于2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实现了全市陆域范围优于2米分辨率的国产卫星遥感影像月度全覆盖。

2.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保障能力。完成威海市2022年度地理空间框架市县一体化建设,累计更新框架要素22万余条、地名地址数据11万余条,调绘专题数据12类,经省厅保密技术处理后统一发布到“天地图·山东”。开展智慧威海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旨在形成一批技术先进、成效突出、影响力显著的智能化应用。每年开展应急测绘保障及安全生产演练,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突破无人机视频实时融合技术瓶颈,为灾害隐患排查、灾情监测预警、灾后评估重建等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

3.服务自然资源发展,提升支撑能力。2021年以来,对现有三维数据整合梳理,进行了金线顶片区三维模型更新,为青岛啤酒选址、老港、栖霞街等市重点项目提供了三维数据服务,预计至2025年基本实现0.15米分辨率地形级实景三维全市覆盖和0.03米分辨率城市级实景三维全市县级以上城镇开发区边界范围覆盖。依据“平台+数据+应用”的建设思路,重点研发了卫星遥感智能解译系统,将人工智能引入卫星影像解译,研发了撂荒地监测、冬小麦和西洋参种植提取、养殖网箱和海筏监测五套卫星解译模型;利用遥感智能解译系统中的模型和算法,开展了冬小麦和西洋参种植监测、海上养殖网箱和海筏监测、全市填海造地监测等8项卫星遥感专题应用,为卫星遥感应用赋能我市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支撑。

4.围绕精致城市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继续推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应用,加强遥感影像、矢量数据等在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和治理现代化方面的服务保障作用。完成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工作,通过平台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开放共享32类自然资源专题地理信息数据,提升了地理空间数据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适时更新《威海市地图》《威海城区图》,提升公共地图服务的用户体验感。

5.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能力。2022年,我局与地矿六队、山东大学等单位成功创建“威海市陆海统筹地质资源环境研究院”,针对政府部门关注的问题,联合研发攻关,推进融合发展,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实建强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服务威海市自然资源勘查评价、海洋地质资源统筹规划、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2023年,我局开展无人机视频实时融合技术科研项目研发工作,研究院利用无人机实时视频融合技术,实现无人机实时巡查视频与三维场景数据的精准融合,为自然灾害防治提供时空化、立体化服务,通过管理飞行记录还可实现历史回溯和灾后分析等需求。

二、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保障环境仍需优化。创新机制、市县基础测绘项目分级管理、地理信息统筹获取与联动更新机制等还不完善,市县两级基础测绘衔接需进一步加强。

(二)资源体系仍需完善。立足新时期测绘工作,基础测绘成果种类不够丰富、数据现势性不够强,制约了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精细化表达和协同深化应用。围绕“两服务、两支撑”的根本定位,迫切需要建立新型基础测绘资源体系。

(三)服务能力仍需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成果供需还不均衡。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分析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三维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源在保障民生、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尚未充分挖掘。

三、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计划实施的组织管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规划项目实施的领导。优化生产组织机构,负责各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二)完善计划实施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完善基础测绘年度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在项目执行中期进行实施情况评估,对实际运行中明显偏离并难以完成的项目,及时修订方案。项目实施过程要加强质量、进度监管,项目完成并通过质检后,按规定组织项目验收。

(三)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健全测绘成果共享和交换制度,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与工信、住建、水利等部门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协同更新机制,共同制定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标准,促进基础测绘成果广泛应用,为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与保障。

(四)加大对基础测绘规划与计划实施的协调力度。认真落实《威海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推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为国家和省重点规划、重大工程和经济建设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