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一早,崮山派出所民警赵元庆像往常一样来到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上班”,协助“芜船红警”队伍的厂规厂纪纠察队在门口盘查车辆进出情况。
民警在企业“上班”,为啥?这缘于赵元庆的另一个特殊身份——崮山镇警企联建红色驿站负责人。
今年,崮山镇以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为试点,探索建立了警企联建红色驿站,整合公安、海警、海关、边检等勤务力量,辐射周边5个海工企业、4个渔港码头、3个沿海村居,发挥管理服务作用。在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崮山派出所警察与船厂安保人员组成了“芜船红警”队伍,根据厂区具体情况,分别成立了警企解忧调解队、警企普法阳光队、厂规厂纪纠察队、警企畅安巡逻队、安全生产监管队等5支队伍。而赵元庆作为常驻企业的民警,会直接参与企业的安保管理。 “厂区的纠纷主要以劳资纠纷为主,发现有这样的问题后,我们会及时介入、多方协调,把员工的工资问题调解好。”赵元庆说,年关将至,近期,他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反诈宣传上,通过张贴警示语、发放反诈材料等方式,帮助员工们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崮山镇是经开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部分。随着近年来山东电工海底电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威海绿色环保高技术船舶园区升级改造项目等项目落地,海工装备产业发展迅速,外来人口增长快、矛盾纠纷案件多、岸线管控难度大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为崮山镇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不小挑战。 基于此,崮山镇整合多方力量,打造镇一站式矛调中心、警企联建红色驿站、农村警务室三级治理平台,建立党建联盟、治安联控、矛盾联调、平安联创四项机制,组建抢险救援队、普法宣传队、纠纷联调队、护岸巡逻队和海渔社情队五支队伍,构建起海工枫桥模式,推出了“枫桥经验”的企业“定制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厂区一线,将安防措施延伸到车间一线。今年6月,有两人在企业盗窃电缆,被企业红警巡逻时发现并当场抓获,为企业挽回了20余万元的损失,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在海工枫桥的工作模式中,对于警企联合解决不了的纠纷问题,会转交到崮山镇一站式矛调中心。在崮山镇,仅芜湖船厂、招商船厂两家企业就有87家外协单位,涉及职工8200余人,用工纠纷时常发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就由镇一站式矛调中心充分发挥作用,将品牌调解、司法调解、治安调解与企业人资主管对接,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做到小事不出厂。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5起。”崮山镇党委副书记王健介绍道。 除了治安联控、矛盾联调,崮山镇还以党建为链,与涉海企业党支部建立联系,开展送政策、送服务等活动42场,使各单位联动更紧密,并组织安监、经发、社保等部门,配合开展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电诈防范等工作300余次,构建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体系。 “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是海工枫桥模式的一个试点,目前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计划推广到镇域其他企业。后期,我们还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工会联建调解等机制,既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也帮助企业发展‘心无旁骛’,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王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