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029F/2024-03783 发布单位: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内容分类: 文字解读 成文日期: 2024-11-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文字解读丨《威海市工程建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来源: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时间: 14:24
点击次数:

一、起草背景

按照《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预案管理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通知》(威政办字〔2021〕41号)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预案管理,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开展《威海市工程建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二、决策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山东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及燃气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办法》《威海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

三、出台目的

完善工程建设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应对工作,最大限度预防和控制事故危害,减少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

四、主要内容

本《预案》包括9部分内容:

(一)总则。该部分明确了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分级标准、工作原则,为后续各部分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二)组织体系。该部分主要明确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现场指挥机构、工作组、专家组等应急处置组织机构的体系架构,明确了各组织机构的成员构成和职责任务,为预案实施提供了组织基础和领导保障。

(三)预警与预防。该部分侧重于事故预防,针对事故预警从预警级别、预警发布、预警预防行动、预警预防措施、预警状态结束等环节逐一明确内容和要求,力求及早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最大限度避免事故发生。

(四)应急处置。该部分是本预案的核心部分,涵盖了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联动、区域合作、响应终止。信息报告明确了报告主体,并明确了初次报告、进展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应急响应按照分级应对与响应分级原则,从低到高分为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四个级别,对各级响应的启动和处置进行了明确。应急联动强调了各工作组要服从市指挥部统一指挥调配。区域合作,明确了在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市指挥部可以向事发地之外区域寻求应急救援合作。响应终止,明确了由市指挥部或市指挥部办公室作出终止执行相关预案决定,宣布应急响应状态解除。

(五)恢复与重建。该部分对应急响应解除后的善后处理、社会救助、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为事故后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指导和规范。

(六)信息发布。该部分明确按照《威海市突发敏感舆情处置工作机制》执行。

(七)应急保障。该部分对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的人力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信保障、公共设施保障、科技支撑、法制保障、气象水文海洋信息服务等方面保障工作进行了规定,为高效、有序进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坚实后盾。

(八)监督管理。该部分对预案演练、宣传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进行规定,确保预案得以有效执行和改进。

(九)附则。该部分对预案管理、预案解释、发布实施等相关事项进行了明确  

五、新预案的重要修订内容与行动举措

(一)成员单位更加优化。与原预案不同的是,一是调整了市工程建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工,二是工作组由原5个工作组,调整为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社会治安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信息发布组7个工作组。新预案成员单位更加充实,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增强了预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二)预警与预防更加健全。原预案在预警与预防方面较为简单,新预案则建立了更为系统和精细的预警与预防体系,实现了对事故风险的动态监控。预警分级在新预案中得以明确,依据事故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对预警级别由低到高科学制定了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级别,提高了预警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三)信息报告制度更加完善。原预案中信息报告操作性不强,新预案将信息报告从事故信息报告的主体、时限、内容等方面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使该制度更加完善,增强了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四)应急保障措施更加明确。原预案有6项保障措施,调整为现在人力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信保障、公共设施保障、科技支撑、法制保障、气象水文海洋信息服务等13项保障措施,从制度上保证了应急保障工作的落实,使预案更加完善。

六、政策解读人

市住建局质量安全科负责人,梁冰,52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