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经区

2870户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文章来源: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4-10-28 10:17
点击次数:

“真没想到我的一件小事,就让赵书记放到了心上,不管多晚打电话都能找到她。”近日,经开区皇冠街道万象城社区居民刘女士一家来到社区活动中心送上了一面锦旗,特地感谢她心中无所不能的“小赵书记”。

在万象城社区,刘女士并非个例,许多社区居民都把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相民当作自己身边的“贴心人”。自2020年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以来,赵相民同志以“海生万象 和谐之城”为服务品牌,带领社区“两委”成员锐意进取,将居民服务、群众自治、志愿服务等与社区管理深度融合,短短3年时间,将一个新成立社区打造成了省级基层治理社区级实验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累计获得省市区荣誉10余项。今年,赵相民又被评为“威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以民为本,打造幸福“家社区”

万象城社区人口多、人员成分复杂,是典型的多民族国际化商居聚合社区。社区建立之初,面临着群众基础薄弱、居民结构复杂、物业管理松懈等难题。

“社区是基层治理最小单元,面对建立之初的多种难题,要突出‘为民’,并想办法安民、乐民。”赵相民说,在充分用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同时,积极向外借力,挖掘居民志愿者、物业管家、报到党员中的骨干力量,成立“万象恰恰红团”服务队。

家住万象城小区16号楼的社区居民刘女士最近因为草厦子漏水问题犯了愁。赵相民了解情况后,立即协调“万象恰恰红团”服务队成员物业管家,上门为刘女士解决问题。疏通管道、修补漏点,刘女士的烦心事很快得到了解决。这一快速响应机制赢得了刘女士的点赞。

像这样的事,社区里有很多,虽然都是小事,但却是居民们的烦心事、揪心事,赵相民一件件落实、一件件解决,也一步步走入居民的心中。小区的居民也主动到社区当志愿者,大家一起为小区建设做贡献,社区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赵相民还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有关做法,建立“每日三问”工作机制,做到小问题日清日结。针对社区多民族聚居的特点,赵相民还打造了民族同心亭、民族文化广场、民族文化长廊等特色阵地,促进了各民族居民之间的交流融合。


居民的事儿居民自己说了算,共筑和谐“小社会”

每周三下午,走进蓝星大厦A座一楼办公室,常能看见有商户来反映诉求,这是蓝星大厦楼委会固定接待日现场。

今年7月,在赵相民的多方沟通下,经开区首个商务楼宇楼委会成立,自此,蓝星大厦内122家企业有了“大本营”,商户们遇到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向楼委会反映。

“党员最具凝聚力,组织调动最有力。”赵相民说,她一直在思考如何用党建“一根针”穿起社区治理“千条线”,让党旗飘起来、党徽亮起来、党员动起来。蓝星大厦内,许多公司有自己的党组织,但是这些党组织之间交流较少,借助楼委会成立,赵相民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进一步联合楼宇内的企业党员成立蓝星大厦党总支,更好地提供服务。

这一举措大大增强了蓝星大厦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凝聚力、团结力。针对商户反映的大厦楼宇门年久失修问题,楼委会召开现场研讨会,协调楼委会成员单位沟通解决,最终为蓝星大厦更换了崭新的楼宇门,企业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工作中,赵相民充分发挥探索创新、敢想敢为的实干精神,盘活社区资源,从群众中找帮手、想办法。她深入挖掘社区调解能人、文体人才、手工达人等群体,组建“社区合伙人”队伍,并制定了《万象城“社区合伙人”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策划、组织、复盘等各个环节。

在推动居民自治方面,赵相民更是下足了功夫。她组织成立了25支志愿服务队和培育了15个社区自治组织,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更好地服务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居民,社区还设置了“外籍人士服务窗口”“24小时外籍居民服务专员”“红石榴岗”以及各民族居民联络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通过推行“契约化+信用”管理,她吸引了更多居民加入自治队伍,共同建设更加温馨和谐的“家社区”。

眼下,在万象城社区,赵相民的身影依然忙碌。她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想着如何更加高效精准地服务好居民;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社区党委书记,也不能忘记肩上的责任,尽我所能把社区给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