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经区

善意执行促双赢 十年旧案一朝解

文章来源: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3-09-06 09:36
点击次数:

近日,经开区法院执行局采取“善意+灵活”的执行方式,圆满化解一起长达十余年的涉企纠纷案,既依法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又兼顾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原来,早在2010年7月,原告威海一家公司在被告外市一材料公司处购买原材料用于生产产品,由于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原告生产的产品无法使用,原告就起诉要求赔偿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被告赔偿35万元。被告对判决不服提起上诉,历经一审、二审、再审等司法程序,尽管原告申请执行,但被告在这十余年的时间内一直未积极履行。

首次执行时,网络查控手段尚未实现,为了查明被执行人的真实财产情况,执行干警向被告所在地车辆管理所、多家银行及相关部门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并实地调查被执行人的生产经营状况。调查发现,被告企业经营不善,负债累累,除保全查封的土地之外,未发现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在对该宗土地使用权进行拍卖过程中,被执行人以提出再审申请为由,请求法院暂缓拍卖。考虑到本案执行标的不大,且土地上建有办公楼、车间等建筑,评估拍卖费用较高,若贸然启动拍卖程序,不仅不利于被执行人清偿其他债务,也会加重申请执行人的诉累。本着兼顾双方企业利益的原则,执行法官向申请执行人明析各项执行措施的利弊,并寻求意见后,终结了本次执行。

但在案件“终本”之后,执行干警从未放弃对被执行人财产调查。2023年4月,案件迎来转机,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交财产线索,称被执行人将部分厂房对外出租,具有了一定的偿还能力。

得到这个消息后,执行法官立即恢复执行。首先集中查询了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情况,同时多次沟通向其分析法律关系和利弊,并告知抗拒执行带来的法律后果及法律责任,积极引导其主动履行。

“继续拍卖土地虽可以偿还损失,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不利于企业发展,希望你们慎重考虑避免损失扩大……”经过多轮耐心释法说理和劝解,被执行人表示愿意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并提出目前有一辆轿车可以抵顶部分赔偿款,但企业处于恢复生产初期,资金确实短缺,希望能宽限几日。

为了更好平衡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发展和保障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执行法官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先行组织双方调解。双方约定的调解工作从上午9时持续到下午4时,在执行法官的倾力调解下,经过6个小时的不断碰撞,分歧逐渐缩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8月31日,申请执行人给执行法官打来电话,开心地表示收到了全部赔偿款,并对执行法官坚持不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点赞。

此次“善意+灵活”的执行方式,既将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又将对被执行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达到了“保民生”和“护营商”的“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后,经开区法院将继续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灵活采取执行措施,提高执行兑现率,在保障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的同时,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既彰显司法权威,又传递司法温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