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经区

为3.67万户个体工商户发展“撑腰”

文章来源: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3-08-23 09:05
点击次数:

自进入旅游旺季以来,韩乐坊夜市霓虹闪烁、人头攒动,小摊小店内挤满了前来吃饭、购物的外地游客。“这几天餐厅天天爆满,营业额比平时提高了100%。”在韩乐坊商圈开韩餐馆的宋老板说。

遍布街头巷尾的小摊小店等个体工商户,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大多以个人或家庭经营模式为主,一头连着从业者的生计,一头连着大众的消费。但个体工商户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面临着市场竞争力弱、利益诉求多样等难题。

个体工商户虽“小”,但聚少成多,聚沙成海,能量不可小视。据统计,经开区共有市场主体近6.23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约3.67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58.9%。作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个体工商户在稳定就业、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帮扶好个体工商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就业、保民生、保经济。

为此,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场监管局等9个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围绕退税减费、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精准施策,通过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的“组合拳”,让个体工商户发展有信心、有韧劲、有活力。

“幸亏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帮忙指导修复信用,我才能很快申请到银行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我们以后也会更加注意,从中吸取教训。”在经开区从事眼镜行生意的张先生说,以后一定要珍惜自己的信誉,诚实守信、依法依规经营。

原来,张先生错过了年报的时间,因逾期年报,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一直没注意到,直到去银行申请贷款,才发现信誉受到了影响,贷款审批遇到了困难。

“我电话咨询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线上按指导提交了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很快就通过了审核,服务很贴心。”张老板说。

经开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信用修复工作,推出了以“非现场检查”“不见面办理”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监管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实际问题,让经营商户直呼“人性化”。今年以来,已通过各类途径为近100家市场主体完成了信用修复。“我们将进一步压缩了信用修复办事时间,争取在最短时限内高标准办理申请业务,支持市场主体稳定发展,保障群众办事需要,最大程度服务市场主体,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经开区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科负责人表示。

个体工商户数量众多,涉及行业广泛,给政策落实和精准化帮扶提出了新的挑战。经开区以全省首批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联系点为载体,在全市率先探索“知名、特色、优质、新兴”四类个体工商户的“拔尖”培养,发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个体工商户发展质量。8月15日,经开区为首批评选出的43家“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集中授牌。

马光超服装店就是其中之一。店老板马光超从事服装行业已有10多年,曾被评为市级党员示范商户,他表示,“名特优新”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支持,很高兴能得到授牌,这也成为其奋斗的新方向新目标,以此为新的起点,强化诚信经营理念,做到遵纪守法、文明经营、优质服务、诚实守信,以此回报社会。

目前,经开区已出台《关于支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培育措施》16条,根据“名特优新”评定结果对个体工商户开展多维度帮扶。例如,在享受“成长型”和“发展型”帮扶政策的基础上,可以获得金融支持、市场环境优化、质量管理提质和法律服务保障4个方面的分类培育。

今年以来,经开区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902户,同比增长26.89%,个体经营者市场信心和预期持续恢复。为提振个体经营者的创业信心,经开区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4月,经开区6个部门还联合出台了22条举措,在排忧纾困上“做减法”、精准服务上“做加法”,以更大力度帮助个体工商户恢复生产经营、稳定扩大就业、持续健康发展。

“今后,经开区将立足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聚焦个体工商户发展特点和突出诉求,打造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不断提升个体工商户的稳定经营能力。”威海经开区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