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海洋强市(归档) > 重大事项

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文章来源:威海市海洋发展局
时间: 2023-08-11 13:59
点击次数:

今年以来,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统筹海洋发展和安全,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更加有力。一是市委海洋委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印发实施《市委海洋委2023年工作要点》,科学部署全市海洋发展新目标、新任务。二是市委海洋办深化海洋工作“月调度、月通报”等机制建设,进一步营造全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海洋工作氛围,统筹推进《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六大类重点任务清单,确保海洋重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三是海洋经济工作指挥部立足园区建设、产业发展、项目招引、要素保障等4个方面,统筹推进18个重点事项和76项具体任务,全力抓经济、促发展。

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速。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推动海洋一、二、三产业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上半年,81个市级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7.3%;1-5月份,全市涉海监测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海洋经济持续回升。

海洋一产,突出现代种业、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上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118.3万吨,同比增长5.7%。一是新增3处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总数增至7处,位居全省第一;加快推进15个水产种业项目建设,荣成虎山、文登泽库等4个重点种业园区育苗水体达到137万m3,文登蓝色种业特色小镇入列省特色小镇,引进包振民院士等团队开展海参良种培育,新增1个海带新品种,获批“中国海洋种业之都”。二是新创建1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争取6000万元中央资金支持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人工鱼礁项目,新创建2处省级生态农场,更换海上生态浮漂39.2万个,在全国首次实施海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尾水治理和海参采补机器人、牡蛎养殖机械化推广应用,放流经济苗种15.6亿单位,现代化海洋牧场规模持续壮大。三是建成4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争取2400万元中央资金支持建设30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规模全省最大,深远海养殖加速拓展。四是新增1家远洋渔业企业、1处远洋新渔场和6艘远洋渔船,投资1.5亿元在全省首次开发北太平洋公海拖网和俄罗斯西白令海鳕鱼项目,争取中央资金2240万元支持14艘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全省首艘自主建造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下水舾装,沙窝岛成为全省首个获批正式开放的专业化渔港码头,远洋渔业优势不断扩大。

海洋二产,突出水产品加工和船舶与海工装备、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等,着力做大做强海洋先进制造业。一是深化海洋生物集群和海洋食品产业链培育计划,1-5月份,相关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6亿元、利润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9%和15.9%。同时,加快制定支持石岛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园政策措施,好当家上榜“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旺和皮皮虾预制菜加工量占全国70%以上,海洋预制菜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1-5月份,全市143家规上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预制菜业务,我市获批全国唯一的“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二是实施船舶与海工装备“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抢占修造船市场,1-5月份,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67.2亿元、利润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和51.9%。三是国电投半岛南U1场址、国华半岛南U2场址海上风电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13.7亿元,明阳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远景零碳产业园一期已正式投产,乳山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正加快崛起。

海洋三产,突出滨海旅游、海洋交通服务、涉海金融等,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一是升级“千里自驾游威海”“千里海上观威海”,推出“趣威海 过夏天”等17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网红打卡点,创意策划“一路十八湾”滨海度假产品体系,全方位、立体式推介营销我市旅游产品,1-5月,预计全市接待游客1265.2万人次,营业收入13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30.5%,加速引爆夏天滨海旅游市场。二是新开通“威海—俄罗斯”国际航线,增加威海至韩国釜山海上航线运力,目前全市共开通国际、国内班轮航线达到35条。1-5月份,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度增加至2060.1万吨,同比增长21.9%,其中外贸520.6万吨,同比增长9.4%;上半年,预计港口旅客吞吐量36.1万人,同比增长454.8%。三是加快培育保税油市场,持续跟进推动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下放工作,龙眼港和石岛港危险品锚地已纳入港口总体规划调整。四是加快金融支持海洋产业发展,1-5月份,全市金融支持海洋经济贷款余额232.3亿元,较年初增加17.3亿元;海洋牧场贷款余额21.3亿元,较年初增加3.2亿元。省新旧动能转换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瀚远医疗等4家公司8500万元。

三、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加快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省部共建,争取700万元省级扶持资金,完成海域扫测、背景场环境监测系统和数据中心搭建,水下机器人、综合观测浮标等关键设备投入使用,上半年完成各类试验12组,吸引3家企业落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二是引进涉海高层次人才团队,建成全省首个远洋人才培训中心,万丰镁业以“优秀”成绩通过省蓝色人才专项中期评估,获扶持资金400万元。三是加强科技攻关,统筹实施39个市级涉海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和5个重点“机器代人”项目,加快推进西霞口“海珍品人工苗种低碳高效产出技术与模式”等2个省重大创新工程建设,哈工大(威海)“紧凑高效换热器扩散连接与检验关键技术研究”等4个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现场验收,文登区全国首个固定式长桩基海上光伏实证科研项目离网发电,全市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5家,涉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90家。

四、海洋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是抓牢抓实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严格项目用海和自然岸线监管,加快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和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大力开展互花米草、绿潮灾害和入海河流总氮治理行动,稳步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修复岸线2公里,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持续保持100%。加快发展海洋碳汇,焦念志院士工作站获批2项国家发明专利,全市鳗草育苗能力突破2000万株、成活率超过75%。二是抓牢抓实渔船管控。严格落实渔船包保责任制、依港管船等渔船综合管控机制,加强伏季休渔、涉外渔业、“三无”渔船等重点领域监管,开展“清网”“春雷”“净海”“猎鼠净海”等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全市共建立渔船北斗档案2670册,查获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2起,查扣涉渔违规渔船273艘,立案处罚涉渔中介8个,没收各类违禁渔具5957套,渔船管控形势稳定向好。三是抓牢抓实海上安全。严格落实养殖渔船双编管理、海况分区精准预报、人防技防监管等各项举措,创新实施“网络入海”,持续开展各类排查治理行动,查改问题隐患825处,开展海上救援行动17次,救助渔民17人、渔船2艘,海上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