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评价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985C/2023-04574 发布单位: 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内容分类: 政策评价 成文日期: 2023-06-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卫生与健康“十四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报告

时间: 10:01
点击次数:

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全市年度的卫生健康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威海市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中期实施总结自评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规划》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

威海市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颁布以来,以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为引领,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保障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目的,以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提升卫生健康资源的配置、利用和效能水平,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卫生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卫生健康工作扎实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基本实现了如期的工作目标。

二、《规划》主要进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卫生资源。截止202212月底,医疗卫生机构共计2644个,其中医院7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53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1个、其他卫生机构14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共计18564张。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总数共计3.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4万人、注册护士1.14万人,药师1092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57人、注册护士3.92药师0.37人

2、居民健康状况。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为81.58婴儿死亡率2.0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03%,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个,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2.03%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19.93%,国家卫生城市 (含进入评审程序)数量占比100%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深入实施健康威海行动,全方位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扎实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完善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将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指标纳入市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通过合作开办健康栏目、有奖答题、线上健康科普以及线下开展健康科普“六进”活动等多种方式,增强健康知识普及力度。与电台合作的健康科普栏目《共享名医》被评为“山东省健康科普传播十佳品牌”;开发全省首个卫生健康系统动漫IP“健康vivi”“健康包包”,制作系列科普动漫视频8个。在全市交通场站、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在商超、大型酒店、公交线路等重点公共场所及所有户外电子屏滚动播放健康科普知识。2022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至32.03%,位居全省第3位。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全市各类健身工程共计5656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75平方米,居全省第2名。强化科学健身指导,截至2022年底全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累计约1.8万人,占全市人口6.34‰,分布在各村居和晨晚练健身站点指导市民科学健身。探索体医融合新模式,打造城市智慧健身大数据平台,建成智慧监测站3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体质监测和医学体检数据互通共享,每年为1000名市民提供免费体质监测服务并开具运动处方,市民体质测定达标率达92.8%。

全力抓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以新冠病毒感染防控为统领,统筹做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等消化道传染病及发热伴、布鲁氏菌病等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综合防控工作,全年未发生较大规模疫情,各病种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认真做好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2022年全市常规接种各类疫苗68万余剂次,单苗接种率达到99%、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各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加强结核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疟疾等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巩固地方病防控成果,2022年全市继续保持碘缺乏病消除状态,维持饮水型氟中毒控制标准。

慢性病防控取得良好成效。指导乳山市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试点工作,目前共创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3个,省级示范区1个,数量居全省前列。联合市教育局连续第4年实施免费窝沟封闭项目,联合市财政局连续第5年实施高血压患者免费筛查和检测,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精神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连续第4年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缓解和减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痛和家庭负担。会同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成立专项帮扶排查工作专班,对所有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摸排档案,消除化解问题隐患。目前,全市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2918人,规范管理患者12103人,规范管理率93.69%。

全面推进健康环境促进行动。以全域创卫为目标,持续巩固并扩大卫生创建覆盖面,32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国家卫生城市(县)、省级卫生乡镇和省级卫生村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社区等健康细胞800余个。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PM2.5浓度在全省唯一连续两年稳定达到世卫组织空气质量过渡时期第二阶段目标,PM10浓度在全省唯一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为91.2%、全省最高;重点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100%,连续4年保持全省最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威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总能力为3800吨/日,实现了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焚烧处理并零填埋,先后出台了《威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50余个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在分类覆盖率方面,镇街、社区居民覆盖率均提升至100%;

2、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事指挥体系,明确成员部门职责。动态修订公共卫生预案和技术指南坚持市、区联动,加强各级各类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常态化医疗物资储备机制,建设"市、区、机构”三级医用物资储备体系

制定下发威海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威海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

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建立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强化疫情风险防范和多渠道监测预警,2022年6月威海市以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的名义制定并下发《威海市传染病多点触发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并开展相关工作,建立了以医院传染病预警数据、报卡数据为基础,引入养老、教育、四类药品等社会化数据进行大数据对撞,对养老、学生缺课、居民购药等不同场景同时出现就诊行为进行筛查,从而提前发现易感人群及其聚集型场所可能出现的传染病风险。目前,完成有传染病业务监测职能的医疗机构的医院、养老机构、各级学校、药店四类药品销售数据的对接。

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医疗救治机制。健全救治体系,完善二级以上医院防治设施,加快专科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救治储备能力。建立公共卫生培训、演练、征用等机制,提高平战快速转化能力。全市三级医院按照标准分别设置综合及可转化重症床位各288张。

巩固健全急救网络体系。依托二级以上医院设立急救站18处,依托乡镇卫生院设立农村急救站22处,城市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农村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20公里。急救站覆盖率全省位居前列。调整市级卫生应急队伍12支共351人,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申请市级专项资金290万元对120急救指挥中心及40家急救站统一进行了升级,常备指挥调度坐席增至8个,应急坐席22个,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全市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10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截至目前,全市共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221台,极大地提高了公众自救互救的能力。

3、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临床重点专科、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建设。建成临床重点专科省级15个、市级98个,临床精品特色专科省级1个、市级16个,重点专科建设实现市县全覆盖。建成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2处、国家级胸痛中心6处(其中国家级基层胸痛中心2处)。胸痛和卒中中心实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覆盖,大力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创伤中心实现县域全覆盖,提升全市创伤救治能力。建成省级创伤中心1处,市级创伤中心2处,县域创伤中心4处,实现县域全覆盖,提升全市创伤救治能力。推动癌症规范化诊疗医院建设,全市开设肿瘤病房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癌症规范化诊疗 病房全覆盖。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平安医院建设,组织指导全市8家三级医院每月按时填报安防系统数据,定期分析督促提升医院安防水平强化警医联动,健全纠纷化解机制,推动平安医院建设深入开展20家公立医院安防建设全部达标全市平安医院建设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严重涉医案事件。做好医疗领域满意度工作,联合市医保局拟定了《2022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加强行风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工作方案》,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合力抓好满意度工作;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满意度专班,建立了“一把手”责任制的工作机制。

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突出基层特色发展,建成康复、口腔等基层特色科室80余个,遴选出7处镇卫生院,强化基础设施、设备床位、科室等建设,打造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全面开展社区医院建设,建成社区医院4处,实现区(市)全覆盖。科学统筹村卫生室布局,建成中心卫生室40处,巩固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4、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强市

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针对医保资金压力大、群众就医负担较重等问题,威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根据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诊疗方案成熟、临床疗效确切、治疗费用可控、按项目收费价格相对较低的原则,共遴选了中医优势病种50个实行最高限价收费,收费标准提高到2900到21300元之间,平均为西医收费水平的89%。将其中的16个中医优势病种纳入医保定额结算范围,不占用医疗单位医保总额指标,医保给予单独结算;定额结算优势病种不设起付线,参保职工定额内予以报销,参保居民报销标准较普通病种最高可多报20%,并且超过定额结算标准的部分,个人无需负担。

创新中药饮片集中配送模式。针对基层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中药库存积压严重、监管力量较为薄弱等关乎群众用药安全等问题,依托“互联网+”,威海先后在全市每个区市内均建设了1处中药饮片集中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实现了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实行中药饮片采购、调剂、煎制、配送、追溯、监管“六统一”,配送范围辐射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全市配送中心日均调剂中药饮片0.7万付,累计服务群众34.6万人次。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共遴选39种中医优势病种并制定详细诊疗方案,出台《威海市“五个全科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全面推广中医优势技术、治未病和中医康复诊疗技术规范,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每个康复科拥有5项以上中医康复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每个治未病中心不少于10个中医治未病技术。我市各中医院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从医院管理、科室建设、特色优势、临床路径、经验传承、科研科教等方面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提升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五、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加大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卫生健康创新。实施医疗机构重点专科(学科)人才培养“122工程”,选拔优秀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培训,建立了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推动临床研究型医院建设,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威海)研究院落地市立医院,柔性引进专家30余人次,开展联合14领域/队列研究项目,已产出SCI收录等论文成果6篇。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已完成省临床中心等申报12项,申报省、市级重点实验室4项;申报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34项,省医药发展计划及省中医药项目7项。持续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138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161人。

坚持分类评价,完善卫生健康人才选拔机制。注重加强优秀人才培养,组织对9名医疗卫生首席专家、20名优秀中青年卫生骨干人才、19名知名医师开展管理期考核。组织推荐1人申报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申报泰山学者系列专家项目;推荐获评省医务工会授予的李振光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和鲁卫工匠创新工作室各1处;获评2022年全国“最美医生”1人,山东省医务系统鲁卫工匠2人,山东省名老中医1人、名中医药专家5人、基层名中医7人,山东好医生1人,山东省优秀医师4人。坚持公平公正开展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加大对工作量、临床核心指标的统计考核,提高实绩业绩贡献权重,我委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卫生高级职称评审通过667人,其中使用基层“321”政策通过77人,有效激励基层卫生人才扎根一线奉献。

6、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加强老年学科建设。推进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或老年病专业比例达到90%,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和治未病科全覆盖。推进安宁疗护试点市建设,组建市级安宁疗护专家组,全市17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安宁疗护服务。

创建老年友善医院。推进医疗机构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老年人享受挂号、就诊、化验、检查、交费、取药“六优先”服务,70周岁以上老年人到政府办医疗机构就医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目前,二级以上医院医疗机构全部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全市116处为老服务的医疗机构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比例达到90%。

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39处,其中,28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11处医疗机构取得养老执业许可现有老年病专科医院1处、护理院6处累计创建5处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50处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街。依托基层医疗机构组建719个家庭医生团队,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和上门随访服务,全市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90%。开展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34处医疗机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7、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生命健康

完善生育和家庭发展政策。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相关生育制约措施,深化人口服务管理改革,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婚、产假和陪产假制度,为群众生养子女创造有利条,确保全市人口出生率稳定,人口总量保持增长。认真做好独生子女家庭帮扶关怀工作,确保经济扶助、医疗保障、养老扶贫等帮扶政策落实。

全力保障母婴安全。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和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强化风险关口前移,对孕产妇实施妊娠风险五色分类动态评估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联合市总工会举办了2022年全市新生儿复苏技能竞赛,规范新生儿复苏流程,以赛促学促提升。做好孕产妇及新生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工作,聚焦薄弱环节,提升全市危急重症临床救治能力。2022年全市住院分娩13374人,发生1例不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病例,孕产妇死亡率7.77/10万,婴儿死亡率为2.0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03‰,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提升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质量。配齐配强镇、村级妇幼健康工作力量,创新左右联通、上下联动的整合型妇幼健康管理服务模式,2022年我市妇女常见病筛查率95.63%,0-6岁儿童实现眼保健及视力检查98.62%。全面推动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升机构服务质量,十四五期间,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更年期保健、孕产期保健、新生儿保健3个省级保健特色专科首批妇幼健康文化、妇幼中医药2个省级特色单位。在2021年度全国妇幼保健院绩效考核中,名列全国273家三级妇幼保健院第10位,全省第1位,连续两年获评最高等次A++级。

深入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截至目前组织全市2088家企业通过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审核。组织全市267家医疗机构和55家非医疗机构开展放射卫生自查整改,提高放射性危害因素防控水平。创新职业卫生监管新模式,在顺利完成国家和省级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试点的基础上,我市在两区两市全面开展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前移执法关口,变“事后行政处罚”为“事前监督指导”,全市完成分类分级的用人单位达1210家,初步实现差异化监督执法。推进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印发《威海市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2022-2025年)工作方案》,以治理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超标为主要任务,将全市61家用人单位纳入治理范围,督促指导用人单位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

8、不断丰富业态模式,推动健康产业提质增效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培育和发展社会办医品牌,支持社会办医机构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办医机构参与医疗服务合作机制。支持高水平社会办医机构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基地,促进临床、科研、教学协同发展。将社会办医纳入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及评价体系,促进社会办医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鼓励社会办医积极参与医疗机构等级评审。

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优化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威你保”,从保障范围、报销待遇、理赔服务等6方面提档升级,打造了“威你保”客户服务中心,在院端设立10处“便民服务点”,推动形成以实体客服中心为圆心、医疗机构多点辐射的“1+n”服务模式,该模式成功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揭榜挂帅项目”

9、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

积极推动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医院智慧服务能力。目前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均达到3级,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均达到4级。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可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通过网络、电话、现场等多种方式进行预约,全面实施门诊分时段预约,预约时段精确到20分钟以内。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支持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服务,支持病历、影像、心电、病理资料等远程共享,支持检验结果、体检报告、住院费用等线上查询。

建设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平台,以“健康威海服务号”为依托,汇聚全市公立医院网上医疗服务功能。目前,19家二级以上医院完成对接,实现统一提供在线预约挂号、结果查询、诊间缴费等服务。开展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指导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电子健康卡适配改造,目前,全市公立医院适配改造率为100%,共发放电子健康卡323.3万张,群众可持电子健康卡完成全流程诊疗服务

10、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一是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在全省首创以“六统一”集团管理为框架,统筹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协同发展,整合107家医疗机构,明确医疗保健集团内各医疗机构服务定位,集团内部资源整合下沉,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共享和网格化管理直通镇村的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模式。二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制定威海市县级综合医院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7处,实行医共体内“一体化管理,中心化运营”,建立县域统一的医学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共享中心30余处,临床医疗、院感、护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78个,实现上下级机构服务同质化。开展上级医院与基层机构技术、管理、人才队伍联创活动,打造环翠区依托“业务院长”做实医共体建设典型样板。启动医疗专家常态化基层巡诊,进一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覆盖全市2431个村2019年以来,累计巡诊12000余村次,服务群众28万余人次。发挥基层医疗卫生“网底”作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80处基层机构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27处达到推荐标准,社区医院实现全覆盖。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715个,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展了长处方服务。

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推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公立医院全部实行党委书记、院长分设,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所有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全成本核算工作,全面落实财务报告制度、第三方审计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作为院领导班子成员履行职责,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强化医疗费用控制,根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定位、提供服务情况,制定出台了控费文件,对市属医疗机构和各区市分别设置费用增长控制目标,加强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推动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健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细则,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工作、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基金结算工作、职工基本医保个人账户等配套落实文件,有序抓好实施细则的宣传引导和组织实施,做好政策培训与解读。优化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威你保”,从保障范围、报销待遇、理赔服务等6方面提档升级,打造了“威你保”客户服务中心,在院端设立10处“便民服务点”,推动形成以实体客服中心为圆心、医疗机构多点辐射的“1+n”服务模式,该模式成功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揭榜挂帅项目”。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将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纳入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价、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目标效果评价和委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中,推动公立医疗机构优先配备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定期对国家、省短缺药品清单和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的药品重点监测、动态跟踪,已及时处置短缺药品信息8次。

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纳入威海市2022年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并对各区市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察通报。建立完善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多部门联合开展医疗乱象、商业贿赂和医药价格违法、学校采光照明、现制现售饮用水等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消毒措施落实专项检查、职业健康检查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等蓝盾行动,先后开展了医保基金使用问题自查自纠专项行动、医疗保障基金违法违规使用问题专项整治、镇街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基金使用检查等5个专项治理行动,曝光典型案例58起。

“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经济社会水平稳步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医疗资源配置与城市发展存在一定错位。重点及优势学科建设领队人才不足,部分学科建设滞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才队伍不稳定,面临引不进、留不住的难题受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发达地区医院扩张、薪酬待遇优厚、工作平台广阔等因素影响,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学历及专业分布不均衡;三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不彻底。医联体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障,无法完全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协作和全面的医疗配合。"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协调推进机制不健全,分级诊疗成效不显著,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四是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建设对发展需求的预见性不足,缺乏顶层设计,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现象广泛存在。

四、推进“十四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持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加强政策联动,加快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强化规划落实。

制定科学应对机制。直面目前卫生健康系统凸显的问题,结合卫生事业发展新常态,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模式,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在目标制定上增强工作实施结果的可量化性、相关数据的可获取性,建立健全科学应对体制机制。

持续加强政策保障。完善卫生健康领域财政投入机制,保证财政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多元化、多途径筹集资金,确保各类卫生建设项目、设备配备所需资金落实到位。全面落实社会办医各项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健康服务。做好与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他卫生专项规划等规划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