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随着“淄博烧烤”的火爆出圈,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撸串、喝啤酒已经成为市民“夜生活”的不二之选。走进乳山市的大街小巷,各个烧烤店几乎家家爆满,街头巷尾布满人间烟火气。
城区街道腾甲庄村瞄准当下火爆的烧烤市场,借助城中村的地理位置优势,以运营“咱村烧烤”店为契机,探寻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拉动乡村经济新增长。同时,发挥“信用+志愿服务”的模式,村民变身“店小二”,用烧烤收入“反哺”暖心食堂,实现暖心食堂长久飘香。
暖心食堂变身烧烤店
多种经营谋长远
每当夜幕降临,滕甲庄村的暖心食堂就化身“咱村烧烤”店,迎接八方食客。5月26日傍晚6点,村党支部书记宋知远忙个不停。他一边盯着后厨上餐,一边询问食客对菜品和环境的意见。
“我们村的暖心食堂占地3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0多位老人同时就餐,每日为老人提供一顿午餐,其他时间都是闲置的,食堂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宋知远说。眼下,“烧烤经济”正旺,瞅准契机打造烧烤店,不仅改变了滕甲庄村暖心食堂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还填补了日常运营费用。通过向外扩展服务的方式,用烧烤收入“反哺”暖心食堂,推动暖心食堂长久运营。
如何让“咱村烧烤”在众多烧烤店中脱颖而出,做到长期盈利?宋知远介绍,村里聘请来专业的烧烤团队,从菜品搭配、服务流程等多个维度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优化门店服务。同时,利用暖心食堂门前的空白区域,建设露天烧烤广场,对广场进行了绿化和亮化处理,设置了多个就餐帐篷。由于暖心食堂依河而建,村里还在河道旁边种植上薄荷以驱散蚊虫,并划置了临时停车场,给食客提供一个全新的烧烤体验。
“在这里撸串感觉太棒了!不仅菜品口味好,还能看夜景、赏河景,氛围真不错。虽然开业时间不久,我和朋友已经是这里的常客了。”特意驱车来吃烧烤的王先生说道。据了解,目前腾甲庄村“咱村烧烤”一天能接待食客300多人,单日销售额超1.5万元。
不仅如此,依托邻近商圈的地理优势,腾甲庄村还拓展了外卖业务,做烧烤套餐的外送服务,每月销售额达6000元。宋知远算了笔“经济账”: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暖心食堂每月平均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实现收支平衡不成问题。
“信用+志愿服务”
村民来当“店小二”
5月27日下午3点,村民王桂枝来到暖心食堂,和她一同前来的还有二三十位村民,他们都是“咱村烧烤”的志愿者。大家一起洗菜、切肉、穿串,为晚上的烧烤做准备。
“在家也是没事干,在这参加志愿服务也不累,每天当4个小时的志愿者,诚信服务,还能为村里做贡献!”王桂枝说。
随着“咱村烧烤”的火爆经营,店里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考虑到经营成本,腾甲庄村决定通过“信用+志愿服务”的方式,引导村民参与经营。烧烤店设置了4个工作时段,每个时段4小时。根据工作强度的不同,设置了不同数量的志愿服务岗位。在村民的参与下,“咱村烧烤”店的用工需求得到了有效解决。
如今,在诚信典型的示范带动下,争做志愿者在村里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腾甲庄村也积极扩大志愿服务的范围,把为村集体大棚打药、调和邻里矛盾、帮扶贫困老人等项目纳入志愿服务范畴,将志愿服务融入村级管理的方方面面。
资金用工双保障
暖心食堂长久飘香
为了让老人吃上一口热乎饭,腾甲庄村不断优化管理,提升暖心食堂服务效能。
每天中午11时,腾甲庄村的八十余位老人陆续来到暖心食堂,村里的志愿者为老人端来热腾腾的饭菜。大家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吃着饭,唠唠家常,热闹又温馨。
因为不会做饭,村民周建军吃饭总是糊弄,有时候隔天的剩饭也舍不得扔,吃剩饭成了常态。自从村里建起了暖心食堂,他就再也没有为吃饭发过愁。
萝卜丝炖虾、酱肉包子、猪肉炖粉条……暖心食堂会征询老人口味,每周为他们准备不重样的饭菜。食堂采用“志愿服务”抵扣餐费的办法,年满75周岁,且每年到食堂参加6天志愿服务的条件下,可以免费就餐。
“老人不能劳动的,子女可以代替老人参加志愿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子女参与到老人的赡养中。”宋知远补充,村庄西侧有一块一亩左右的自留地,种植了白菜、黄瓜、豆角等蔬菜,用于供应食堂。食堂消耗不完的蔬菜将对外销售,收益就用于购买猪肉、花生油等食材。在多种运营模式下,腾甲庄村暖心食堂成功探索出一条持久化运营的道路。
如今,在城区街道,像腾甲庄村一样探索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的典型案例越来越多。城区街道办事处主任马传栋介绍,美食欢乐城、中心敬老院、小菜园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在夏北、夏东、官地等村不断涌现。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等资源,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增量提质,保障了暖心食堂的稳定运行。
“下一步,我们将以推动暖心食堂的持久运行为切入点,用好用足城区街道的区位、资源优势,按照分区分类打造的工作思路,探索采取‘跨村联建’‘村企共建’等方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马传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