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线”问题,关乎城市形象,影响百姓生活。为理顺千头万绪的“飞线”、攻克久治不愈的“顽疾”,怡园街道成立专班,统筹推进,探索出“四网合一、飞线入槽、一管到户”的整治模式,把“N张网”梳成“一字线”,树起了老旧小区飞线整治的样板工程。
思路“破题”:“1+3+1”搭起“共解”机制
走进滨州街社区悦海小区6号楼内,原本杂乱无章的“蜘蛛网”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贴在墙上的一根铁管。原来入户的各类缆线全部被收进了墙上的管道里。
楼道内飞线进管入槽
“我在这住了十多年,楼道内的线越扯越多,有的挂在墙上、有的铺在地上,还有的悬在半空,乱七八糟不说,还很不安全。这么一整,整个楼道都清亮了。”该楼居民王飞飞高兴地说。
飞线“入槽”,楼栋“清爽”,这一变化得益于怡园街道正在开展的“飞线”整治行动。实施“飞线”整治是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有效举措,也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现实需要。但飞线整治难度大,涉及面广,需要多方联动,共同治理。
飞线整治施工现场
为推动难题“共解”,高新区党工委高度重视,确定了“专班推进+专题研究+专项督查”的模式,成立飞线整治工作专班,统筹调度区直部门、镇街、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各方力量,综合运用一线督导、现场观摩、实地暗访、日通报调度等方式,压茬推进飞线问题解决,打响了“飞线”整治的攻坚战、合力战。
秉持“专业专攻 合力共解”的原则,高新区以怡园街道西文化生活小区、悦海小区为试点,建立起“1+3+1”工作机制——即移动、联通、电信、广电四大公司中一家公司牵头,其他三家和一家点位责任单位配合,成立协调推进整治小组,开展区域内“飞线”综合整治工作。
目前,怡园街道将前期对辖区内老旧小区及重点区域飞线摸排情况,与四个运行商进行了对接,建立了问题台账,明确时间节点,形成了责任具体、上下联动、协作推进的整治工作机制。
措施“破冰”:“四线合一”树起整治样板
“从弱电井接入新的电缆,把原来‘各自为战’的交线箱,换成‘四网合一’的配线箱,重新引线入户,从根本上解决反复拉线的问题。”
“楼道走线时,我们建议贴墙入槽,这样看起来比较整齐,也能减少裸露带来的安全隐患。”......4月27日上午,在滨州街社区滨州中街14号楼前,街道、社区、四大运营商的相关负责人集结在此,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商定西文化生活小区楼道内飞线整治的“药方”——由威海移动公司牵头,按照“多家归并、贴墙走线、合理入地、管线成景”的目标进行整治,其他公司配合实施,街道和社区做好居民工作。
方案既定,整治工作火力全开:居委会提前入户进行宣传,引导居民配合;移动公司楼道内安装着线缆卡槽,电钻声、切割声此起彼伏;街道工作人员全程跟踪,现场协调,确保施工按进度推进……
“将移动、联通、电信、广电‘合一’,用一根主线,即光纤统一入户。‘四网合一’后,利用管道井的光纤,在每一个楼道内安装一个‘四网合一’箱作为交换机,为每家每户预留光纤接口,这样居民有用网需求时,运营商可直接从接口接入,无需再安线路,从根本上遏制了缆线乱飞的问题。”威海移动公司施工人员介绍说。
改造后“四网合一”
与西文化生活小区一路之隔的悦海小区,也是此次整治的试点和样板。针对该小区的“飞线”问题,威海电信公司的策略是“对症下药”,组织有整治经验的专业人员挨个楼宇更换线路并进槽入管,清除原来凌乱线路、垂落线缆,将各类线缆理顺到位。
“飞线”治理一小步,安全文明一大步。怡园街道以西文化生活小区、悦海小区为试点,同步在德州南街、西钦村小区等部分小区启动整治工作。
工作“破局”:“三步法”打造“无线”空间
管为长久。为防止“飞线”问题反弹,怡园街道以“治存量、控新增”为整治目标,采取“宣传+整治+巡查”相结合的“三步工作法”,建立起常态化巡查整治机制。
摸排+整治,建立长效机制。街道将飞线整治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街道班子成员及各科室工作人员按照包片包点责任制的要求,定期会同社区进行检查,各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员、物业、志愿者的作用,进行常态化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形成动态长效管理机制。
宣传+劝阻,推动齐抓共管。一方面,利用小区宣传栏、小喇叭、居民微信群等方式,加强对乱扯“飞线”的危害性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对居民私拉网线、飞线充电等行为进行劝阻,做到“发现一例、整治一例、教育一例、长效一例”。
巡查+督导,巩固整治成效。结合日常巡查,常态化开展问题整治“回头看”,对已整治的点位进行检查,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切实做到不反弹,让“无线”美丽持续绽放。(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