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经区

“小种苗”托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文章来源: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3-03-20 09:12
点击次数:

3月11日,连金、花初喜等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初村镇长夼店子村党支部与天润崮山联合(山东)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润公司)签订了包括烟薯25、威薯6号、红春等多个品种在内的《甘薯种苗购销合作意向书》,合计订购甘薯种苗200余万株,为天润公司迎来“开门红”。与此同时,来自广安城投的资金投入也将继续提升“种苗崮山”现代农业,新的乡村振兴计划,正在这些种苗里生根发芽。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部署,吹响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进号角。为了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村庄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经开区崮山镇立足种苗拓新路,资源共享奔小康。

二月春风似剪刀,眼下正是春耕好时节,崮山镇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邵天成正带着村“两委”和志愿者在种苗基地平整土地、挑选甘薯种,忙得热火朝天。

“要想育好薯苗,首先要严格选用这种无病无伤、未受冻的薯种,出苗快又多。”谈到今年的甘薯苗前景,邵天成充满憧憬,“我们种苗联盟的理念正好符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种业振兴”行动的要求,有了技术、资金、人力的支撑,今年的甘薯苗绝对能大卖!”

甘薯作为威海市主导产业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每年有3.5亿株的种苗需求,且种苗市场处于空白状态,市场潜力较大。近年来,邵家庄村在甘薯脱毒种苗的培育方面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每年订单量达到1000万株,种苗质量赢得了种植户的一致认可,但面对近亿株的市场需求还是远远不够。集体经济要想发展壮大,抱团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2022年,经开区创建“政府+国有资本+合作社+科研院所+乡村振兴带头人”共富党建联盟,组织9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国企城投公司以资产或资金方式入股,投资600万元成立“天润崮山联合(山东)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威海农科院和邵家庄村脱毒种苗技术支撑,正式启动“种苗崮山”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目前,研发生产基地流转土地100亩,建成17个冬暖大棚,分区域开展甘薯育苗、反季节青皮无花果培育和应季蔬菜栽培,年可生产脱毒甘薯种苗7000万株,蔬菜、草莓等其他种苗200万株,预计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带动村均增收20万元。

今年刚开春,崮山镇就启动了首期“跨村联建”大会战,占地102亩的17个种苗大棚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一天天有了新的模样。前期建好的6个大棚内更是一派热闹景象,地上的芹菜郁郁葱葱,芹香扑鼻,工人们忙前忙后,采摘芹菜。

“利用甘薯育苗时间的间隙种植反季节蔬菜,到三月份,芹菜全部收获完毕,就马上进入甘薯育苗期。”崮山镇乡村振兴办主任隋增行告诉记者,芹菜种类有山芹、西芹、鲍芹等六七种,种植管理技术自己掌握,芹菜质量也有保证。由于早就与几家餐饮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销路不用发愁。今年2月份,他们还根据市场需求还培育了包含了辣椒、西红柿、茄子3种大概15万到18万株左右的育苗量。“这些冬暖大棚,将给我们9个党建联盟村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隋增行介绍,基地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大力推进育苗大棚多元化利用,在种苗淡季时引导联盟单位种植上反季节蔬菜,实现“一棚多用”的增收目标。结合市场需求,育苗基地推行了种苗“订单培育”模式,大棚集育种、引进、推广、经营为一体,在满足我崮山镇本土生产自用的同时,还将向周边的企业及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

“我们现在不仅有甘薯育苗,还有西红柿育苗,芹菜育苗,茄子育苗,脱毒草莓育苗。”经开区崮山镇党委副书记徐晓日这话说的格外有底气,目前,已有8个大棚投入使用,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生产脱毒甘薯种苗7000万株,蔬菜、草莓等其他种苗200万株,年产值1000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