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威海港散杂货码头,一批自巴基斯坦进口的60个集装箱装载的1600余吨铅精矿,在运抵当天即完成了全部的通关手续,正陆续运往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后续冶炼生产。
当天下午,看着运载进口铅精矿的卡车依次鱼贯驶入公司料场,公司业务部经理张金辉难掩喜悦神情。进入9月以来,该公司自威海口岸进口的6批铅矿都在申报当天查验放行,公司不仅可以更加从容地安排生产及选用物料,也节省了可观的生产成本。
“威海口岸进口铅矿的平均检验通关时长,已由此前的7到8天压缩到现在的1天。”青岛海关所属威海海关驻海港办事处查验科副科长周广斌介绍。
今年9月1日起,海关总署调整优化进口铅矿、锌矿监管模式,将海关逐批实施抽样品质检验调整为依企业申请实施,在企业不申请海关品质检验的情况下,进口铅矿、锌矿经放射性检测、夹杂物检疫、固体废物排查等现场检验检疫合格后,企业即可对货物进行销售、使用。
周广斌表示,该模式省去了取制样、实验室检测、出具证书等工作环节,大幅压缩了企业等待时间,也有效降低了仓储等费用。尤其是对集装箱运输铅矿来说,新监管模式效能更加凸显,省去了货物拆卸、过磅、堆存等港口作业环节,为企业节省不小的经营成本。“仅该批进口铅精矿,就可为企业节省港口各项作业费用3万余元。”周广斌说。
除了落实新监管模式助力企业快速通关、节省经营成本外,威海海关还着力加强与威海港的联系合作,助推威海港深挖发展箱载金属矿砂的潜力和动能。
“在海关的支持帮助下,周边越来越多的冶炼企业将威海做为箱载金属矿砂首选进口口岸。”威海港青威集装箱公司负责人薛强说。近年来,随着港口一体化集聚发展,依托青岛和威海两地间便捷的集装箱外贸内支航线,威海港适时发展集装箱装载金属矿砂业务,海关先后在规范作业流程、培训操作人员、配置拆卸设备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目前,威海港已基本实现了全天候拆箱作业,拆箱作业效率由不足14个箱每天增加到约40个箱每天,作业效率较最初提升了3倍。
据悉,金属矿砂属于高货值商品,对通关时效要求较高,企业选择“散改集”方式进口金属矿砂,正是看重集装箱运输矿砂通关快、货损小等特点。
“作业效率的提升,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薛强说,威海港先后成功“牵手”周边多家大型金属冶炼企业,进口箱载金属矿砂年作业量从最初的3到4万吨跃升到现在的30多万吨。
近年来,威海海关通过走访调研、关企面对面、关港联席会议等形式,积极倾听企业呼声,聚焦提升作业效率、减少货物损耗,推动现场监管顺势嵌入港口作业流程,积极推广“先放后检”“分步检测”“品质、重量依企业申请实施”等改革举措,指导企业运用“两步申报”、关税保证保险等便利措施。“此外,我们对企业急需原料实施重点保障作业模式,允许卸毕空箱无须等待货物放行即可返箱使用,确保货物高效验放、企业减负增效。”周广斌介绍。
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威海海关已监管进口铜、铅、银等集装箱载运金属矿砂77.8亿元,同比增长31.5%,整体验放效率提升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