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体育局
关于印发《威海市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威体字〔2023〕22号
各区市教育和体育局,国家级开发区社会工作部,南海新区社会工作部,直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现将《威海市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威海市体育局
2023年11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威海市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全面落实《威海市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不断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新时代现代体育强市建设,助力全市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全民健康的动力、激发昂扬奋进的活力、推动产业发展的潜力、增进文化繁荣的魅力、规范社会治理的能力,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传播、体育社会治理协同发展,精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将体育打造成精致城市的靓丽风景和幸福威海的重要指标,为威海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贡献体育新动能。
到2025年,努力将威海打造成国际休闲运动之都,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精致化、特色化、高效化、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进一步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8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9%,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2.5%。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更加适应新时代需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水平实现新提升。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力争成为全省“领头羊”,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进一步增加,加快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新动能。体育宣传平台丰富拓展,体育文创作品更加繁荣,体育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体育文化传播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体育”发展格局作用更加显著,体育法治建设和监督监管力量进一步增强,防范化解风险体制机制初步健全。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体育固本提质工程,夯实全民健康之“基”。
1.开展设施换新提升行动。全面摸排全市体育场地设施情况,迅速启动、有序推进、常态开展体育器材更新维护。制定体育器材更新维护技术指南,各区市至少组建一支健身器材维护队伍,采购能提供上门维修服务的高品质的健身器材供应商。力争2023年城市社区现有损坏的器材维修率达到100%、农村维修率达到60%,2025年底村(社区)器材维修率实现100%。加快智慧场馆建设,指导公共体育场馆开展智慧化升级,达到五星级智慧城市标准。鼓励配建智慧健身驿站、智能健身路径等智慧体育设施,满足高品质健身需求。
2.开展设施配建规范行动。制定《威海市新建居住区配建体育设施管理细则》,全面落实新建居住小区健身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交付,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加大体育普法和督导检查力度,厘清压实小区物业等健身设施管理单位的管护维修责任。
3.开展体育组织强化行动。各区市体育总会按要求注册登记,鼓励抽调专人负责县级体育总会的工作、承接群众体育活动、培训等具体事务性工作。及时发文更新调整镇、村体育总会成员名单,原则上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兼任镇级体育总会会长,镇(街道)综合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中心主任兼任镇级体育总会常务副会长,老年体协主席兼任体育总会副会长,村(居)委会妇女主任负责体育工作,融入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统筹管理,确保体育总会有组织、有人干、有依托。依托基层体育总会组织,通过建立联络群、明确联络员等形式,紧密团结各类体育行业协会、单项协会、人群协会以及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上下通联机制,发挥出强大的体育队伍影响力。
4.开展体育服务优化行动。持续构建以全民健身运动会、冬季运动会为龙头,以学校体育联赛、地方品牌赛事、单项协会品牌赛事为骨架,以社区运动会为底座,以升段达级为激励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多层次、深内涵、广覆盖举办系列体育赛事活动。年均举办健身活动不少于1000项次。推动全市公共体育场馆100%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全市政府投资运营管理公园100%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力争100%开放。
(二)实施体育竞技引领工程,铸造昂扬奋进之“魂”。
5.开展体育冠军引领行动。全力支持我市运动员备战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着力培育体育冠军、体育明星,鼓励开展体育冠军、明星面向学校、社会等开展公益活动,凝聚拼搏奋进的精神导向,激发全民健身的热情活力。支持我市职业体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组建职业体育俱乐部,在我市注册并冠名“威海”队名参加国际、国内职业联赛,积极引进、承办职业联赛,激发体育人才培育新动能,吸引、培育更多体育爱好者关注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
6.开展青少体育培育行动。加大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和选拔输送力度,构建以普通中小学为基础、各级体校为骨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补充的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配备体育教练员,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教练员、退役优秀运动员以及其他体育专业人员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练员,支持符合条件的教练员、体育教师按规定转岗交流。推动各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保证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
(三)实施体育产业提升工程,深挖高质发展之“潜”。
7.开展产业高质发展行动。争取承办全国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工作会议,大力争创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到2025年总数达到20个以上。持续深化省级体育产业统计试点,推动体育纳统工作。加大对国内外先进的自行车、帆船游艇、球类用品、游泳装备、冰雪产品、人工智能、智能穿戴等企业招引力度,推动形成体育产业聚集区。
8.开展体育消费惠民行动。指导环翠区、荣成市深化省级体育消费试点,推出系列体育促销费活动。积极申报认定优质服务单位参与省级体育消费券发放。完善品牌体育赛事周边服务,推动体育节庆化发展,增强赛事消费粘性,拉动体育消费。
(四)实施体育文化繁荣工程,彰显体育文化之“魅”。
9.开展体育文创宣传行动。巩固体育传统媒体宣传体系,拓展新媒体传播阵地,构建体育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支持体育新闻、文学、摄影、音乐、动漫、收藏、微视频、微电影、文创设计等具有体育内涵、时代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体育文化作品创作,繁荣体育文化市场。选树体育名人,讲好体育故事,广泛传播全民健身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
(五)实施体育治理规范工程,展现社会治理之“能”。
10.开展体育综合治理行动。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推动体育领域电子证照制发、应用。依托“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开展体育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健全体育行业安全制度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化解体育赛事、活动、训练、场所、疫情等安全风险,落实监督管理、应急处置和“熔断”工作机制。强化社会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监管,引导更多机构纳入“预付保”等消费资金监管服务平台,联合市场监管局制发推广健身合同标准模板,发布健身消费风险提醒,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体育局成立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全市体育系统建立上下联动、高效协同、一抓到底的贯彻落实机制。
(二)强化政策保障。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机制,切实保障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资金绩效,发挥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扶持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事业。
(三)加强评估指导。建立任务目标评估机制,定期对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各区市体育部门、直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要结合自身职责,细化具体措施,强化政策宣传,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措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