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今日威海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丨大棚里种出“绿色黄金”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3-11-03 10:55
点击次数:

浇筑地基、搭建钢构……10月30日,位于高区初村镇的威海广植田园综合体发展有限公司山葵种苗繁育项目正在争分夺秒建设中,育苗大棚里,已有40万株山葵种苗绿意萌动。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山葵2000万株以上,实现产值5000万元。

公司总经理邵正伟每天早上都会来棚里察看山葵长势。“从一开始只有几十株苗到成长为现在的规模,花费了三年时间,历经数不清的杂交和基因重组,终于培育出性状最适合北方的品种,现在成功填补了山葵在我国北方领域种植的空白,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均提高2倍以上。”邵正伟介绍说。

在广植田园综合体发展有限公司育苗大棚里,绿油油的山葵长势旺。

山葵种苗呈浅绿色,具有特殊香气,每一株都像盆栽似的住在“单间”里。作为一种特殊的食用保健和珍稀辛香植物,山葵市场潜力巨大,被誉为“绿色黄金”。

我国山葵主要在云南和四川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间自然环境下种植,对土壤、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苛刻。一次偶然的机会,邵正伟从一位种苗专家那里得知,威海具备种植山葵的气候条件。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邵正伟开启了3年扎根泥土的试验。“育苗拼的就是个耐心,要想培育出最适合威海的苗,只有一个笨方法,那就是‘泡’在地里潜心研究。”邵正伟记得,第一个冬天过后,从云南和四川采购的山葵种苗只存活了1/3,更痛心的是一次传染性极大的墨入病让2个棚的山葵“全军覆没”,而他们能做的只有继续一株一株地观察记录长势,优中选优进行杂交培育。

在日复一日的杂交组合实验后,终于培育出耐寒、抗高温、抗病害的威海山葵“芯片”,并采用盆栽种植法和脱毒杀菌的进口基质,以避免病虫害传染。眼下,育苗大棚里傲然挺立着的山葵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农业“科技化、品牌化”的道路上,广植农业不曾停歇。目前,广植与鲁东大学等3所高校合作成立了“华曼(威海)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利用生物技术和多种控制技术,继续推进“种子革命”,变传统种植模式为“数字化、工厂化”种植。计划新建的35个山葵智慧拱棚目前大部分已完成钢结构搭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处“研发—育种—育苗—种植—生产加工”全链条的山葵繁育基地。

在品牌建设方面,广植农业努力打造自主品牌“葵菇”系列产品,以白灵菇和山葵为主要原料,开发生产葵菇即食食品和葵菇饺子、葵菇丸子等系列产品,与上海果王集团和大连荣昌食品集团等公司进行合作经营,不断拓展市场。

邵正伟表示,企业还将持续增强山葵产业的“造血功能”,计划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模式,推广“订单种植”,将种苗供给农户,对农户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分类分级定价收购,预计可示范带动种植200多亩,实现农民年增收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