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经区

韧性彰显 蓄势赋能促增长

文章来源: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3-11-27 09:25
点击次数:

今年以来,经开区树牢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导向不动摇,全面实施“1369”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矛盾问题化解年、群众满意度提升年、机构改革深化年“4个年”中心任务,深入实施“1+9+9”项目推进计划,实干出实绩。

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84.7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3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5.2亿元,同比增长100.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7亿元,增长4.7%,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产业项目“抢镜”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今年8月5日,芜湖造船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地经开区。9月,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办公楼维修及船体综合车间、综合仓库基础施工,计划明年3月份竣工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0亿元,税收近2亿元,解决就业2000余人,将为我区加快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永恒的主旋律。今年,经开区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发展导向,聚焦“增量崛起”,重点实施总投资295.7亿元的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90个,目前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80.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0%。其中省级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129.3亿元,当年可完成投资60亿元,项目个数、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均创我区历史新高。

新落地的泓淋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计划2024年年底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投产。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税收2亿元;莱特高端游艇二期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实现产值2亿元、税收1500万元,计划2024年年底前投产运营......当下,通过“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中韩自贸区产业园的高端装备制造区正逐步成长为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集群,这里已经聚集豪顿华、赛科泵业、华东数控、百圣源等一大批制造业骨干企业,已逐渐成为全区高端产业聚集带。

“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经过三年的持续建设,园区基础配套基本完善,已全面进入产业培育期。”经开区项目推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产业园内山东电工电气、奇瑞芜船等总投资220亿元的45个优质产业项目正抓紧建设,乐家激光传感器、云洲无人船等18个产业项目年内投产运营。未来3—5年,园区产值将突破300亿元,在经开区中部隆起先进制造业高地,相当于再造一个“规上工业新经区”。

园区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近年来,经开区坚持走“发展特色化、园区专业化、产业集群化”的路子,整合城区9592亩低效土地、19公里工业岸线以及港口码头等资源,集中要素资源打造中韩自贸区实体产业园、海工装备产业园、临港物流产业园、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都市新型精致产业园、泊于工业园六大园区,培育壮大海工装备、临港物流、创新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制造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效益提升,实现全区“工业倍增”,力争至“十四五”末,二产占比提高8—10个百分点,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大型特种船舶制造,是一个国家装备建造能力和科技水平的集中反映,与大飞机、高铁一样,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当下,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已经实现造船产品从常规船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公司已在新赛道上跑出了新速度,船厂5号码头区域,目前停靠着一个多功能海上服务平台和三艘在建船舶。

“目前手持高端客滚船订单17艘,合同金额150亿元,生产周期已排至2028年,手持订单数量位居世界细分领域第一,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7.5亿元,比去年增加10亿元。”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招商局集团增资22亿元,支持企业提档升级,目前已实施总投资6亿元的升级改造项目,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企业负责茁壮成长,政府负责阳光雨露。近年来,经开区下大力气抓好存量变革,制定骨干企业膨胀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科技赋能、数字赋能、资本赋能和梯次培育力度,扎实开展企业家活动日、周五下午茶系列活动,强化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今年3家企业营收将突破30亿元,全市17个市级重点膨胀项目和8个重点后备项目,我区分别入选4个和2个,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及注册资本分别同比增长7%和10%,全年升规纳统单位达到118家以上。


招商引资结硕果  构筑强力磁场

“开工启动后,经开区为我们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保障,目前项目7.1万平方米的车间及研发区域主体已全部完工。”摩泰昇山东电工海底电缆生产基地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该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税收5亿元,打造北方最大、世界一流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山东电工海底电缆项目的成功落地,是经开区大抓经济、大抓项目,上下共同努力取得的又一个丰硕成果。

2022年2月得知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布局新能源、海上风电的计划后,经开区党工委领导牵头成立专业招商团队,换位思考商讨落地方案,从选址位置、岸线码头、能源供应、生产要素、土地价格等方面进行精准专业分析,在6个月内,数次修改方案,20余趟互访、对接、洽谈,最终从5个城市12个备选地中脱颖而出,仅用半年时间签订投资协议,成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2021年9月重组成立以来首个重大投资项目。

“龙头”企业落地后,经开区继续按图索骥“卡位入链”。 广拓渠道搜集招商信息,主动对接中国疏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等专业协会,向海工领域上百家会员单位广发“英雄帖”,绘制招大引强招商图谱,锚定产业链企业重点出击。

当下,由威海华重明乐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深海工程高端装备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项目主要依托山东电工电气海缆项目、芜湖造船绿色海工产业基地等落地龙头项目,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打造高端海工配套产业全链条聚集发展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生产3万吨海洋复合材料产品、20万吨风机叶片,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2.5亿元。预计2025年12月建成投产。

“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引领作用,构建招商促进中心与3家国有企业、多个区直部门协同联动的‘1+3+N’招商体制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效率提升。”经开区招商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高端船舶、海洋工程、风电设备、配套零部件制造项目招引为主攻方向,经开区以盘活三进船厂、新泰源船业闲置稀缺码头资源为着力点,促成山东电工电气海缆基地项目、芜湖造船厂项目等项目落地建设,筑基产业发展龙头。依托奔腾港码头及腹地资源,加速港口腹地提档升级,布局海上风电新能源运维装备、运维母港及海工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山东未来机器人、云洲无人船艇、海潮船舶配件制造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地。实现总投资113.5亿元的14个海工装备项目签约落地,全部达产后新增产值约200亿元,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成为经开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标杆。全部达产后年可新增产值200亿元,相当于经开区2022年工业产值的3/4。

同时,经开区围绕临港物流产业,重点引进山东港口集团、中外运国际物流、泛杰产业园等9个总投资30亿元的产业项目,韩日商品集散地初具规模;围绕数字经济产业,智慧谷引进京东、微品致远等优质项目企业近500家,打造我市数字经济产业新地标;围绕海工配套及无人船艇产业,加速广安智造产业园、海工装配产业园和云洲智能中大型无人船艇产业园项目建设,加速打造专精特新产业新高地;

依托中韩自贸区地方合作示范区产业园、中韩城市客厅、韩乐坊特色商圈等高能级载体,定期举办韩日企业家座谈会、中韩经济文化周,积极承办韩国进口商品博览会等活动,持续深化对韩经贸合作。今年已组织举办重点项目签约、产业推介等大型招商活动50多场次,赴日本、韩国、北京、上海、深圳、济南等地开展小分队专题招商活动80多批次,招商精准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经开区全区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突出抓龙头、强支柱,持续健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呈现出产业聚集蓄势赋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良好态势,目前已促成投资20亿元的芜船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22亿元的招商局金陵船厂增资、10亿元的泓淋电力新能源产业园等27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约124.7亿元。预计全年实现32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约135.8亿元,其中投资过亿项目20个,同比提高33.4%;制造业类别项目18个,总投资108.8亿元。预计完成实物工作量6亿元,内资到位资金1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储备投资12亿元的高端功率器件及半导体产业园等30个重点在谈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全区招商引资呈现蓄势突破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