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1+4+N”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以来,全区聚焦产业创新需求,汇聚大量青年人才,人才高地效应日益凸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研究自动化激光复合焊接的“机械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学院教授、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檀财旺。
在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檀财旺和他的团队正在对振镜激光控制系统进行调试,细心排查可能对激光复合焊接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眼前的这套加工设备,就是他多年前开始研发设计的,当时自动化激光复合焊接工艺技术主要由外国人掌握,为了让该项技术真正做到自主可控,檀财旺从零开始对国外的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进行研究,而这个从零到一的突破,檀财旺用了六年。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檀财旺:“这个技术,它从我们实验室的研发走向生产,取决于我们焊接的稳定性,哪怕在实际的生产当中99.9%焊接是好的,0.1%有问题,也会导致我们整个的焊接过程失败。”
这是一场不成功就决不放弃的自我较量。一次焊接合格率100%的同时,焊接效率也从每分钟0.2米提高到每分钟1.2米,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研究的成功,为厚板高效化焊接带来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新变化。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檀财旺:“它的焊接效率是传统的5-10倍以上。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焊接的稳定性还非常好。这个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船舶这些领域已经有很好的应用。”
梦想无垠,步履不停。眼下,檀财旺团队正在与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开展船舶建造过程自动化焊接的对接合作。合作的背后,离不开“1+4+N”创新平台的牵线搭桥,引导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自身及其背后科研院所优势,精准对接本地产业资源,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力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
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檀财旺:“我们所做的这些技术最终都是希望能够落地生产,有学校的双创园,有船舶院这个平台,同时还有这种“双走进”的一些活动,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将我们的技术和外界的企业进行深度的交流融合,把我们这个技术更好地跟企业的需求对接起来。”(姜正馨 王浩 孙全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