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项目“拿地即开工”。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主流程涉及的74个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一窗综合受理,水电专营配套费等11项审批前置事项改为容缺受理,工业项目审批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办理时限压缩了80%以上;在全市率先实现分阶段施工许可、“市政设施建设类审批”五证合一,审批时限压缩至原来的1/3。今年我区筛选确定市级重点项目117个,区级重点产业项目81个。在项目推进中,坚持领导分包、问题清单式推进、预警调度等工作机制,全力保障项目开工要素。
二是法治保障全覆盖。在全省首创企业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探索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信用+调解”模式,有效促进了基层有效治理和社会和谐稳定;推行简易快速审理破产清算案件的方法,自受理至裁定宣告破产用时仅32天,实现了威海市审理破产案件用时最短,破产案件结案数量位居全市首位;自8月下旬启动买卖合同速裁专审团队审理以来,买卖合同案件的审理天数由平均35天压缩至9天,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在全市率先开展买卖合同纠纷集中办理,速裁团队审理天数平均为9天。
三是便民措施齐推进。在全省首创“互联网+教育”模式,率先开发与使用中小学网上报名系统,实现招生转学全程网办,招生工作更阳光公平,群众对教育服务的认同感显著提高,该经验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创新典型示范案例;在全市率先实现“不动产+水、电、气、暖”一体过户和农村房屋登记业务下沉至镇街,通过对接整合各部门系统、打包事项清单,群众办事便利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其中办电领域的7大类19项办电业务均可线上办理,真正实现“零跑腿”;在全省首创“通信服务进社区”,实现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办理相关通信业务,免去了群众跑腿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