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项目26个,发放“人才贷”1200万元,在韩国、日本等地设立海外双招双引工作站4家,落地73个创新产业项目……以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中船重工集团716所威海研发中心三大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支撑体系,经开区加大科技赋能和基金赋能力度,释放招才引智“强磁场”,仅今年以来已吸纳高科技人才30余名,累计引进外国专家等产业人才400余名。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国际竞争力,聚焦“城市国际化”战略方向,经开区今年全面实施“国际人才生态示范区”建设,致力打造国际人才集聚地、研发创新示范区和多元文化共同体,初步建成有创新事业、有宜居生活、有贴心服务、有海外氛围、有多元文化的国际人才生态示范区,让外籍人才不仅能够来到经开区,更能留得下,发展的好。
“硬核”载体赋能创新创业
除了发挥三大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经开区以智慧谷为核心,整合中韩自贸区实体产业园、海工装备产业园、临港物流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众科创新工业园、创业孵化大厦等园区,规划建筑总面积177万平方米,形成“一核多园”联动发展布局,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精准化、智慧化、高端化园区载体。
走进智慧谷园区,在完备的办公设施基础上,还配套有国际化标准的健身房、书吧等,海外人才可以在办公之余享受休闲之类。包含智慧谷园区在内,经开区在全区同步配套建设人才公寓,在现有3.84万平方米、810套外国专家公寓、人才公寓的基础上,新建3.39万平方米人才公寓,配齐咖啡厅、西餐厅、健身房、洗衣房等设施,满足海外人才全方位生活需求。
针对国际人才在创新创业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经开区想在前、干在前,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共享办公室、通用实验室等功能型场所,完善“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园”全链条产业耦合。同时,出台《关于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实施细则12个,统筹人才工程、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等资源要素,为国际人才提供“人才资金+引导基金+成长奖励+场所补贴”全方位政策支持,让国际人才在创新创业的全生命成长周期都能够感受到经开区的贴心扶持。
“引聚”平台畅通多元交流渠道
疫情期间,一家外资企业电话相关负责人焦急地联系到经开区公证处,表示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发货至欧洲,作为合同履行义务方可能会因此承担逾期履行违约责任。
公证处工作人员在安抚企业负责人情绪后,耐心、细致地了解情况后,最终决定,帮助企业出具不可抗力公证证书,帮助企业化解危机。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为做好法律服务工作,经开区成立全省首个自贸区一站式法律服务区——中韩自贸区法律服务区。服务区设有公共法律服务矛调中心、国际仲裁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展示中心、法务服务中心、自贸区法庭和检察官工作室,为自贸区企业和人才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目前已接待涉外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接待涉外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提供涉外公证服务1600余件,处理涉外纠纷调解21件,累计提供服务10万件次。
经开区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毗邻日韩的优势,也是韩国人在威海投资、经商、居住最集中的区域。凭借着这样的优势条件,经开区全力打造中韩开放合作窗口。
今年6月24日,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开门纳客,会客厅、入驻机构集中办公区、韩日商品集散地一站式服务中心三大功能区设置完备,能够常态化举办展示推介、路演发布等国际交流活动。目前,已吸引中国韩国商会威海办事处、中韩高校创新创业共同体秘书处、新韩网中韩人才交流平台等16家涉外机构签约入驻。
近几年,连续四届中韩创新大赛在经开区举办,103项中韩科技合作项目签约实施,80多家韩国中小企业在经开区注册落地,中韩创新孵化联盟等一批科技合作平台启动运行,为促进两国间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打下坚实基础,助推更多国际人才科技项目在经开区开花、结果。
此外,在文化交流方面,经开区成立了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国际美术交流展、中韩餐饮大赛、国学课堂等文化交流活动,并与韩国美术协会等10余家韩国艺术团体建立长期交流互访合作关系,与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艺术团体建立友好合作。通过举办中韩(威海)经济文化周活动、投资环境说明会、中韩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等方式,经开区持续扩大区域影响,促进中韩深化互利合作和经济文化交流融合,也让国际人才能够在经开区感受“故乡味儿”。
国际氛围营造精致舒心生活
来自英国的外教David如今是经开区皇冠街道万象城社区的居民,尽管国籍不同,可他已经和社区工作人员、中国邻居们打成了一片。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大家伙儿总能看到这位外籍邻居的身影。
“我来中国10年多了,一直感觉乒乓球非常有趣。社区工作人员知道后,很快找人教会了我打乒乓球。在这里生活很开心、也很舒适。”提起在万象城社区的生活,David连连称赞。
经开区内的万象城、韩乐坊和龙悦湾社区,是外籍居民集中居住的几个小区,正积极先行打造国际人才社区,全方位优化外籍居民居住体验。结合外籍居民个性化需求,各社区完善了卫生、食堂、幼儿园等综合配套,并设置外国人才服务专员、涉外社工岗和涉外管家岗,帮助外籍居民更好融入社区。同时,社区还通过成立中外居民共商共治议事厅,开展国学课堂、烹饪课、儿童英语角等睦邻活动,发动外籍居民踊跃参与,增进居民交流、共建开放包容和谐家园。
为了满足外籍人员子女的入学需求,经开区投入5亿元新建、改扩建4所中小学,3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188名教师,为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09名外籍人员子女提供优良的教育配套。依托威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经开区与韩国学校开展技能教学、技术攻关等交流,还与韩国富川大学签订关于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协议,全面提升国际化职业教育水平。
此外,经开区正加快工作区域、休闲场地和交通标志中英韩三语覆盖,在全区道路、景区、医院、公园、学校等重点公共场所和政务服务大厅新建1.2万个外语标识,营造多元文化融合的国际化氛围。同时,打造“九龙湾”国际化城市综合体,推进华发CBD、万豪国际度假酒店等项目建设,推动韩风、韩流、韩韵于一体的“韩乐坊”纯韩业态提升,打造最具魅力的滨海商业街区,有效营造国际化氛围、提升涉外营商环境,让国际人才尽享精致舒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