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防线,关键要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的核酸检测工作。目前,怡园街道拥有应检尽检重点人群5976人,涵盖了洗浴、足疗按摩、民宿、棋牌室等九小场所,覆盖面广,管理难度大。
为更精准、便捷、有效推进重点人群周期性核酸检测工作,怡园街道党工委立足辖区实际,创新方法思路,规范实施程序,形成了“四单推进、三级落实、两牌警告、一体督导”的“4321”工作法,确保重点人员“应检尽检”。
四单推进,形成工作闭环
8月份以来,汇峰物流园146家商户全部纳入怡园街道应检尽检重点人群。为做好交接工作,街道在导入原始商户人员信息的同时,对园区内商户进行了走访,向商户发放告知单,面对面告知应检尽检相关要求,并组织商户签订了承诺书。
这是街道“四单模式”应用场景之一。“四单”即:告知单,明确了不同类型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要求,让重点人群有“章”可循;承诺书,即明确了应检尽检的主体责任;督导单,督促不按照应检尽检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的商户进行检测;整改通知书,对达不到检测要求的重点人群限期整改。
“前期,我们组织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走访,下发告知单,签订承诺书,之后通过一体化平台系统比对和日常检查,对应检未检的人员进行督导,下发督导单。在规定时限完不成检测的,我们会下发整改通知书。”怡园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从告知单、承诺书,到督导单、整改通知书,“四单模式”环环相扣,梯次推进,成为压实责任、动态监管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及时发现薄弱点、解决隐患点,确保工作形成闭环、获得实效。
三级落实,动态精准防控
应检尽检重点人群人员庞杂、流动性大,压实动态监管责任、做实精准防控至关重要。为此,怡园街道强化“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落实机制,在“存量、流量、变量”上狠下功夫,全力推动各类重点人员应检尽检。
厘清“存量”。街道汇总公安户籍、人口普查、大走访等基础数据,通过数据核查、电话核查、上门核查、走访核查等方式,核实重点人员底数,完善档案信息。
摸清“流量”。按照每周走访一次的要求,街道及时掌握九小场所运营、人员变动情况,重点关注新开业、员工增减,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注重“变量”。街道对每轮核酸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准每轮核酸检测数据增减量的源头。比如8月份旅游旺季,民宿工作人员剧增且流动性大,街道实现了日报告制度。
三级联动,逐级落实,街道巧解应检尽检重点人群“加减法”,解好应检尽检算术题。
两牌警告,强化制度抓手
9月2日,街道会同西北山社区对部分九小场所进行了检查,发现中国移动通信门店未按照规定频次进行核酸检测,未建立核酸台账,工作人员现场对其进行“黄牌警告”。
当天,滨州街社区金海湾汤泉洗浴未落实核酸频次,也被进行“黄牌警告”。
推进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不漏一人,需要软服务,也需要硬抓手。针对部分商户在防疫中出现的麻痹思想、懈怠心理,街道严格执行“红黄牌”制度,加大了对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督导力度,确保应检尽检。
红黄牌制度,即对落实防疫要求不力的九小场所贴黄牌警告标识,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跟进督导。经再次检查仍未完成防疫要求的,则张贴红牌标识,并进行整顿。在红黄牌警告后,仍不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的行为,将移交公安机关。
到目前,街道已给予23家商户黄牌警告,一家红牌警告。
一体督导,常态长效防控
为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筑牢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安全防线,街道上下联动,整体作战,强化推进常态化督导检查,进一步做实做细重点人员应检尽检工作。
“线上通知+线下督导”一体。根据不同群体的检测频次,社区提前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进行提醒,督促相关人员按时进行检测。同时开展常态化线下督导,组织街道、社区、第三方等力量,全天候对辖区九小场所进行督导,力争不漏一轮,不漏一人。
“常态化督导+阶段性攻坚”,在做好线上线下常态化督导的同时,街道还根据实际情况,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开展阶段性攻坚。
今年夏季,外来游客增多,海水浴场沿线的社区辖区内的民俗、餐馆等人员爆满。针对这种情况,街道组织力量加大对怡海园、林海、金海滩、滨州街等社区的督导力度,督导到点,精准摸排,引导重点人群有序按时完成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发现病毒、防控疫情的关键手段。怡园街道将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总结经验,注重查漏补缺,进一步擦亮“探头”、控好“源头”,确保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无盲区、全覆盖。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