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以来,按照省级工作部署要求,威海市扎实推进“一链办理”“一业一证”改革,深入推进“双全双百”工程,按照“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的原则,从便企利民的角度出发,梳理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强的多个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提供主题式、套餐式服务。各区市因地制宜,创新服务举措,以更多实招、硬招、新招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一件事”办事体验,实现企业和群众会办、好办、易办,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高。
一、打造“行政审批样板间”,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直观
“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涉及的事项多,企业和群众办理时面临着“不会”“不懂”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深推出“行政审批样板间”,为食品经营许可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馆、单位食堂等审批事项制作了样板间参考视频。为企业群众提供更直观的办事体验。
(一)“行政审批样板间”让设想的场景“实”起来。“我有一个创业做餐饮方面的想法,以我现在的条件适合申请那种?”这是企业群众在初次申请行政审批时最常提出的问题。帮助企业群众在创业初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从而合理合法合规顺利开展经营是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行政审批样板间”的上线给企业群众提供了可借鉴、可引用的模板,直观、清晰向企业群众展示了经营场所布局和相关要求,方便企业群众在经营场所筹建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行政审批样板间”让机械的准则“活”起来。在日常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向企业群众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是一项重要工作。纸质版的条文不够直观,企业群众在自行解读的过程中常有疑惑、遗漏之处,导致对拟设置的经营场所盲目投资建设、现场踏勘时问题重重,后期整改浪费大量人力财力。“行政审批样板间”用生动的图文、视频、模型从多维角度阐释相关法律准则,做到了汇总、直观、方便,让企业群众对需要了解的各项文件内容一目了然。
(三)“行政审批样板间”让审批的速度“提”起来。尽早解决企业群众在经营场所筹建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做到有标准早了解、有问题早解决,审批过程一顺再顺,审批期限一缩再缩,企业群众办事服务体验一提再提,充分体现了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便利化和人性化。今年以来,已受理办结各类食品现场勘验709件,均在3天内办结。
二、推行“一件事一人办”,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
为持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后半篇文章,着力解决划转事项专人专办、各管一摊、忙闲不均、服务能力单一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度,荣成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运行系统集成思维,全面推行“一件事 一人办”。
(一)升级业务培训,广泛推行轮岗交流。为进一步打破人员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形成的惯性思维,奠定“集成办”基础,升级业务培训模式,制定了交流轮岗和业务“摘星制度”,将原分散在不同科室30多人办理的72项高频事项划分为11个星级,通过轮岗交流、集中学习、窗口见习等形式,实现72项高频事项5个业务科室52人全员通办,通办率达100%。其他320项低频事项重点解决“专人专班”的问题,实现专区内全员通办,全方位打造“精高频 会低频”的模式。
(二)升级一窗受理,推行“一件事 一人办”。为进一步打破科室壁垒和业务人为划分,探索建立“无差别”综合受理大厅,将原市场准入、社会事务、农业事务等业务专区整合为综合服务区,实行人员统筹管理、事项集成通办。同步将72项高频事项梳理形成60项“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统一编制零基础模板、标准化服务指南,全部由综合服务专区的38个综合服务窗口“一窗受理 一人办好”,真正解决了以往企业群众办事“虽进一扇门,仍需跑多个窗口”的问题,实现了“到一个窗口、找一个人、办成所有事”。以办理注册药店为例,申请人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等7个证照,改革前分别要去7个不同窗口,提交40余份申请材料;改革后,经营业户到一个窗口进行申请,即可办理所有业务,审批时限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3个工作日以内,最大限度提升了审批效率。今年以来,共计办理一件事1.8万余件。
(三)升级主动服务,全面推行服务专员。为协调解决企业群众业务办理之外的需求,荣成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还主动延长集成办服务链条,建立“服务专员”制度,通过联系走访、领办协商、帮办代办等方式,为全市新开办企业及重点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事项办理、证照到期提醒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将服务从窗口延伸至企业。
三、推出“产业特色”一件事,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
为助力威海市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产业链条发展中存在审批手续繁琐、办理环节多等问题,各区市围绕本地特色产业,推出一系列“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事项,大幅度提升了行业发展的便利化水平,降低了企业成本,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乳山市推出“乳山三宝”一件事主题服务。“乳山三宝”(牡蛎、绿茶、大姜)产业是乳山市的特色产业,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乳山市推出围绕牡蛎、绿茶、大姜的“乳山三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主题服务。一是制定服务标准,梳理标准化的“《双全双百”乳山三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流程》,并且在推进过程中及时更新完善相关信息,充分突出乳山三宝的场景应用,同时编制了标准化的服务指南,为企业、群众提供清晰的办事指引以及办事服务流程,让企业办理生产、销售、加工牡蛎、大姜、绿茶产品时更加高效。二是优化服务窗口,乳山市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双全双百”综合受理窗口,将多个窗口整合为一个综合受理窗口,将多个事项整合到一个综合受理窗口办理,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业务由一个窗口的工作人员统一收件,统一办理,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统一出件”,进一步提高了政务服务能力,让企业少跑腿,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调动企业创业热情。三是整合精简材料,为更好推进乳山三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工作,乳山市整合多项事项办理所需要的材料,形成一套申报材料,通过推行“电子证照”“电子签章”、材料内部流转、数据互通共享的方式,减少企业群众准备各类繁杂证明和材料,压缩材料准备的时间成本,实现“一张表单、一套材料”。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最大程度压缩材料的准备时间,企业只需要填写乳山三宝“一件事”申请表,就可将食品经营许可、食品生产许可申请、食品小作坊登记申请(三选一)以及取水许可申请、公司设立登记三项申请全都完成,减少准备时间,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四是加强部门协同,针对在企业存在关键环节上耗时较多的问题,乳山市坚持“部门协动”,在审批过程中可以让多个审批部门同时参与业务流程,实现多部门共同审批,同步办理。对于企业不同需求,选择专业审批人员组建专门帮办代办小组,在业务流程中各个阶段进行专业指导,对于企业实际问题进行一对一针对性解决,避免因为信息不通畅导致企业时间成本增加的问题。
今年以来,已经有乳山市晟豪水产有限公司、乳山央波水产有限公司等36家牡蛎加工企业通过“乳山三宝”一件事特色主题服务模式享受到营商环境创新带来的便利性,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专业化、高端化的牡蛎产业发展模式打下了基础。
(二)文登区推出“花饽饽”一件事主题服务。“花饽饽”产业是文登区非遗特色产业,为助力文登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登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出“文登花饽饽”非遗特色产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服务。从产业准入、准营、监管、品牌发展、扶持政策全链条出发,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花饽饽产业一件事”全生命周期流程,为特色产业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梳理产业发展准入、准营、投资建设、监管、品牌创建、政策扶持6个阶段,形成企业开办、经营许可、生产许可、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投资立项、监管等8个应用场景,整合28项事项,推出并联集成办理模式。二是推行“一窗通办”。设置“双全双百”综合受理窗口,将原来5部门6个窗口的28个关联事项整合到一个窗口办理,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并联审批、统一出件”模式,有效减少了企业跑腿次数。三是简化申请材料。结合无证明城市创建,通过直接取消、告知承诺、容缺办理、电子证照证明调用、材料内部流转,审批效能提高80%,目前已有5家经营主体享受容缺办理服务,提升企业办事体验度。四是聚焦“审管互动”。在项目生产运用阶段,与市场监管局加强协同配合,通过审管互动系统,推送经营主体经营许可信息,按照企业生产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日常监督管理情况,划分风险等级,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花饽饽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指导花饽饽生产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生产追溯信息链条体系。五是关注品牌建设。出台了《关于推进花饽饽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指导花饽饽协会牵头,制定了花饽饽加工规范团体标准;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将益养德康、岚宝、九九、姜不老、特秀山等5家花饽饽生产企业列为试点单位;设立文登花饽饽商标品牌指导站,指导行业协会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打造“齐鲁粮油•文登花饽饽”区域品牌。通过政策引领,激发企业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花饽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通过“花饽饽”产业全生命周期“集成办”服务模式,审批效能提高80%以上,为花饽饽企业投资项目备案2个,新设经营主体20余家,累计生产经营主体150余家,有效促进全区“花饽饽”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