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蓝天、白墙红瓦,沿着平整的柏油路进入卧龙村,道路两边一幅幅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墙体彩绘,让原本安静的村子瞬间有了朝气。
在卧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延本办公室里,一瓶瓶晶莹剔透的成品蜂蜜整齐地摆在桌子上。
“优质的蜂蜜有清热祛火、润肠通便等诸多好处,是原生态绿色佳品。我们卧龙蜂蜜波美度可达42.5度左右,含水量在18%以下,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高达80%,是难得的营养佳品。”刘延本自豪地说。
卧龙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一直以来,种植玉米和果树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属于经济薄弱村。强村富民需要有产业支撑,什么产业才能让村民富裕起来,是刘延本上任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刘延本做过很多实验,秸秆炭化、无土栽培、鸸鹋养育.......最终,经过多方面比较,并结合卧龙村实际,刘延本选择养殖蜜蜂。
“仔细算起来,我们村的养蜂传统已有150余年了,现有的蜂农很多都是干了三四十年的老手艺人。”卧龙村素有养蜂传统,但主要是些养殖散户,养蜂规模小,销售渠道单一。“我们村养殖蜜蜂,不仅仅是有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经验。哪里的花蜜好、采蜜路线该怎样规划,这都是经过长年累月积攒出来的经验。”即便这样,也有不少村民心存犹豫,养蜂真的可以赚钱吗?
为了打消村民顾虑,让村民看到实际效益,刘延本决定自掏腰包率先养蜂,用事实打消村民的顾虑。“赚钱了是集体赚了,赔了是我个人赔了,一定要把村集体的钱用在刀刃上。”刘延本的话掷地有声。
于是,刘延本自己买来十几箱蜜蜂,开始没日没夜地研究。什么地方的蜜好,刘延本就去实地考察;没有“蜂王”,就自己学习培育。通过大量向村内老养蜂户请教和自身的学习钻研,刘延本逐渐成为养蜂的行家里手。辛苦的付出终于得到甜蜜的回报,刘延本每箱蜂蜜能产蜜70斤左右。刘延本的成功让村民看到了稳定增收的希望,在刘延本的带领下,卧龙村在村东南面山中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辟了专业的养蜂场。
蜂蜜是有了,如何销售又成为刘延本心头的难题。“传统的销售方式费用成本高,且收入不稳定。最近遇上疫情,更不容易打开市场。”随着电商直播带货的红红火火,刘延本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于是,他开始关注电商销售模式,为了更能符合电商产品的销售要求,他做了产品包装升级、品牌商标设计、多平台账号开通等大量基础性工作。
同时,立足初村镇高校众多的优势,积极对接威海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威海校区、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等多所院校,学习电商运营技巧,拓展蜂蜜销售渠道。
不仅仅满足于蜂蜜销售,刘延本还想方设法对蜂蜜进行深度加工,提高蜂蜜附加值。“蜂胶可以做面膜,蜂腊可以用来泡酒,蜂王浆更是极具药用价值。”对养蜂未来发展情况,刘延本已经做好了规划。
花的质量决定蜂蜜的品质,酿出好蜜的秘诀就是“逐花而居”。从5月份开始,刘延本大多数时间漂泊在外,先后前往荣成、北黄山、滨州、淄博、烟台等地追赶花期,分别酿制苹果蜜、杨槐蜜、枣花蜜、荆条蜜、百花蜜等蜜种。
为了保证蜜蜂安全和蜂蜜品质,刘延本在蜂场周围从来不打驱蚊药、不用驱蚊灯,每到晚上都被各种蚊虫叮咬得不能入睡。有一次,因为晚上睡眠不足,开蜂箱的时候出现失误,刘延本一度被蜇得鼻青脸肿。“能不遭罪吗?不管穿的多厚,还是会时不时被蜜蜂蛰。摇蜜需要长时间跪在地上,起来的时候没人扶根本起不来。”当被问到值不值的时候,刘延本说只要能带领村子和村民致富,多大的罪都能遭。
对于蜂蜜的品质,刘延本更是一丝一毫不敢马虎。“我们卖的是‘卧龙村’蜂蜜,不是‘刘延本’蜂蜜,一旦掺假丢了口碑不说,还会彻底毁了整个卧龙村的养蜂产业。”在刘延本的严格把关下,卧龙村蜂蜜波美度可达42.5度左右,含水量在18%以下,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则高达80%,蜂蜜内不含任何有毒物质和添加剂,不兑糖、无污染,是真正的原生态绿色佳品。
如今的卧龙村党支部领办合作有蜜蜂115箱,一箱约有2到3万只蜜蜂,年可产蜂蜜7000余斤,预计收入50万元左右。“我们现在还不能满足,不仅要全力打造养蜂专业村,还要开辟种植、禽蛋、食用菌等多元化产业,在规避产业风险的同时实现效益互补。”望着远处生机勃勃的蜂群,刘延本对未来充满信心。 (刘晓冬 窦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