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985C/2022-06272 发布单位: 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内容分类: 文字解读 成文日期: 2022-06-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来源: 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 10:31
点击次数:

经市政府同意,市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威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回顾了“十三五”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确定了未来五年我市中医药工作内容。现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各级中医药大会和国家、省市各项重要文件精神,做好“十四五”期间全市中医药发展规划布局,市卫生健康委起草了《威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并向各区市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社会公众等进行了广泛征求意见。市卫生健康委对各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经多次沟通,对部分意见进行了采纳,其他意见经解释沟通取得了认同,最终形成定稿。

二、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疗效、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融合、更加注重生态,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以“基层强中医 中医强基层”为导向,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建设中医药强市为目标,聚力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六大工程”,努力开创适合威海实际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奋力争当强省建设排头兵。

三、规划内容

《规划》主要分为“十三五”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总体要求、聚力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六大工程”、保障措施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两方面系统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发展概况。具体从管理体制、发展环境、改革成效、疫情防控、服务能力、人才队伍、文化建设、产业发展八个方面阐述了“十三五”期间全市中医药系统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分别从内部和外部分析了目前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规划》的总体要求。一是阐述了《规划》遵循的指导思想;二是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并重、坚持深化改革五个方面阐述了《规划》的基本原则;三是从服务体系、治理体系、人才队伍、创新能力、文化实力、产业发展六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列出主要发展指标2025年预期值。

第三部分为《规划》的主体部分,提出了六大工程共25条重点工作,分别确定了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一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确定了各区市公立中医医院建设目标,落实威海市中医院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任务,规范和提升民营医疗机构医疗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推动中医优质资源下沉,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配备和能力提升,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惠民工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公立中医医院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设定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和县域龙头专科、专科集群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市级中医药专科专病联盟目标任务,持续推广“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常态化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评审和大型医院巡查工作;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建立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参与中药饮片集中配送中心建设;提升中医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能力,设立省级和市级中医康复医疗中心、中医药康复人才目标,制定推广中医药特色康复方案和技术规范,提升全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强化中医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等科室建设,鼓励中医医院建设符合市级以上标准的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二是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探索适合我市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政策和管理方式,制定中医药科研中长期规划;搭建高水平中医药科研平台,依托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建设山东省骨伤研究院,推动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实现整骨技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化中药制剂研发使用,鼓励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加强我市纳入山东省调剂使用目录的中药制剂品种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内调剂使用。三是中医药产业推动工程。推动中药种养殖业发展,积极贯彻国家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有关要求,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推动中药材种植业集约化、精细化发展;推动中医药企业发展,加大对中药材企业支持力度,培育中医药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培育行业人才、实用型人才,助力企业发展;推动中医药服务业发展,支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提高老年病科中医药内涵,提升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能力;推动现代中医药研发,扶持研发中成药,大力发展中药制剂新品种;健全中药质量监管机制,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四是中医药人才建设工程。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坚持把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临床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完善薪酬分配办法,建立高层次人才聘期任务目标考核制度;强化各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强化中医医院医师队伍建设,选拔一批市级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鼓励临床医师积极参与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大力实施学经典、用经方、传经验“三经传承”战略,积极开展学习经典继续教育项目,建立健全名中医药专家带徒机制,完善我市名中医药专家师承考核管理办法。五是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工程。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力度,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伴我成长”等系列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发掘我市中医药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威海特色的中医药文创产品和服务;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六是中医药生态建设工程。加强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县两级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市、区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以及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专项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符合中医医院发展规律的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完善医保激励政策,持续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提升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水平,设立公立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不断提升中医医院信息化系统改造升级,优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升级优化中药饮片集中配送中心的服务功能和内涵;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监管机制,加强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联动,配强各级中医药监督力量,提高中医药行业依法行政水平。

第四部分为《规划》的保障措施部分,分别为加强组织宣传引导、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推进落实评估机制三项。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