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创新创业“底色”,再添高质量发展“成色”。5月12日,由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2部门联合主办的“创赢威海 筑梦未来”——第六届山东省创业大赛选拔赛暨第四届威海市创业大赛决赛举办。
创业大赛助力梦想起航
带着富有创意的“金点子”,参加决赛的选手们在舞台上满怀激情地介绍着自己的创业项目。威海灵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张彦明老家济南,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在中科院读研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了九年,2018年他决定回到威海创业,要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威海灵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彦明:"我们的项目是数字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及产业化,主要是以整体解决方案为主,软硬件相结合。底层会部署一些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还有智慧大屏系统等硬件作为支撑,通过这些设备采集上传数据,我们再把数据进行核心算法处理,提取出有效的信息,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据了解,本次大赛自3月份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市广大创业者的积极响应,466个团队和个人报名参赛,报名参赛的项目总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经过多轮角逐,最终56个项目进入决赛,大赛采用“1+6”,即1个主体赛加6个专项赛的模式进行,涵盖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新能源、互联网应用等多个领域和行业。虽说是比赛,但是“创友”们都把它当作一个彼此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天润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 李省霖:"我们来参赛不仅能学习到其他公司的运营思路以及管理理念,并且对我们自己的产品也是很好的宣传平台。"
为了让每一位参赛者都能有所提升,有所收获,本次大赛秉承着“以赛代训”的理念,赛前精心安排创业导师为选手提供专业性、实践性的创业辅导服务。同时,决赛中,选手们进行完项目路演后,大赛评委们也都给出了极具专业性、实践性的建议,帮助他们把自己的项目更好地落地,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
山东奥盛人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晓:"创业导师对我们公司未来的运行架构,包括盈利点、经营管理模式,以及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让我感到收获非常大。"
城森(山东)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 徐宝升:"评委给我们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我们会把他们的建议好好地吸收学习,让我们的企业再提高、再发展。"
北京中投企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敏红:"我觉得这次大赛的参赛项目从方向上非常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十四五”规划里面的一些方向。比如说先进制造业组,我觉得有一些项目是非常有含金量的,我也专门问了几个公司,他们的有些项目,我还是比较感兴趣,下一步可以再具体地去交流一下,如果确实有好的项目,我们可以来投资。"
泽林投资董事长 张良:"来到威海,让我感觉到咱们的营商环境很好,包括政府部门都给予了创业者很好的关注和关怀。我觉得,在一个营商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创业者们才会茁壮地成长,才会深爱这片土地,然后更好地去创业。"
因疫情防控的原因,青年创意组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组在5月11日进行了线上比赛。经过激烈比拼,天润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的创业项目“空气悬架系统研发与生产”摘得大赛特等奖,威海天拓合创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获一等奖,未来海工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等9个项目获二等奖,威海栖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1个项目获三等奖。同时,大赛还授予了10名优秀选手“威海创业之星”称号,优秀创业项目还将被推荐参加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选拔赛暨第六届山东省创业大赛。
以创业保就业、促就业,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继续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加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加大创业培训力度,通过塑造“最暖创业城市”品牌,激发各类群体创新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市社保中心召开威海市工伤疑难案件研讨会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工伤认定工作,提高工伤疑难案件认定质量,防范化解风险,切实维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5月13日,市社保中心召开了威海市工伤疑难案件研讨会。邀请市司法局、中级法院等部门对全市工伤疑难案件进行集中研讨,围绕全市具有代表性的工伤认定、经办疑难案例,从实务操作、证据采集、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了严谨的论证分析。
据了解,市人社部门从2011年就建立了工伤疑难案件会商制度,通过不定期召开研讨会等形式,学习交流工伤保险政策、对全市工伤疑难案件进行集体会商,共同协商研究疑难案件的定性,对工作中类似案件的认定性质提出指导性意见,统一经办人员对特殊疑难案件的把握尺度,提高了工伤疑难案件认定的精准性,为规范全市的工伤认定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伤案件的认定质量奠定了基础。
市社保中心工伤保险科科长 李长军:"我们近十年召开的研讨会,对工伤认定的准确性还有指导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大大减少,现在全市工伤认定行政诉讼和复议案件数量相比以往下浮了70%。"
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工伤保险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参保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