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媒体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977H/2022-06228 发布单位: 威海市政府办公室
内容分类: 媒体解读 成文日期: 2022-05-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媒体解读 | 到“十四五”末,威海建设省级美丽乡村203个!

来源: 大众网
时间: 15:03
点击次数: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姚潇雨 威海报道

5月9日下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威海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情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威海市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省排头兵的全面起势期。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及《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威海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了《威海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威海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137”总体思路,即:一个引领:以建设精致化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引领;三个定位:一是精致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二是精美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三是精细乡村治理走在全省前列;七项任务:供给安全、精致农业、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乡村建设、农村改革、巩固脱贫。到“十四五”末,粮食、肉蛋奶总产量分别稳定在70万吨、42万吨,规模以上农业经营主体达到780家,建设省级美丽乡村203个,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800元,争创1-2个现代农业强县,农业高质高效实现新突破,乡村宜居宜业营造新气象,农民富裕富足谱写新篇章,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根据全市农业资源地域分布规律,《规划》明确了“二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即:农旅融合发展带、现代果业集聚带、精致农业示范区、精美乡村示范区和精细乡村治理示范区。实施“20+N”精致农业发展计划,推进粮油提质增效,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发展现代生态畜牧和培育特色产业小镇。

《规划》还明确了稳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聚力发展现代精致农业、积极促进绿色生态发展等七大重点任务,包括28个小项、7个专栏、36个项目。一是稳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围绕“保障供给、助农增收”原则,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稳定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增加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拓展供给来源,提高供给质量,保障供给安全。二是聚力发展现代精致农业。依托乡村优势资源,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构建精致农业载体平台、深化农业对外经济合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树立威海精致农业新标杆。三是积极促进绿色生态发展。坚持推行绿色生态农业,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四是持续加快科技创新驱动。聚焦产业升级和人才培育,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五是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加快精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六是全面深化农村系统改革。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乡村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七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和加强党建引领、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持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平稳转型。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围绕提高乡村规划编制科学性,推进乡村建设精美化、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乡村治理精细化,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科学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明确村庄定位、主导产业、风貌特色,提出近远期发展目标,实现农业农村一体化设计。持续推进精美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制定并出台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畜禽粪污治理等工作。加快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和最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精致农家·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提升村居整体面貌。到“十四五”末,省级美丽乡村发展到203个,省级清洁村庄覆盖率达到5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覆盖率达到55%。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逐步实现村级事务网上运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促进乡村移风易俗,形成乡风文明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总结推广我市“信用+”乡村治理经验做法,规范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的赋分标准和运行机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农村精细治理水平。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