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领导干部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010J-DSJ/2022-03104 发布单位: 威海市医疗保障局
内容分类: 领导干部解读 成文日期: 2022-05-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市医保局主要负责人走进“阳光问政热线”

来源: 威海市医疗保障局
时间: 10:52
点击次数:

主持人好,听众朋友、网友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感谢大家对医保工作的关心关注!

    一、问:苑局长,威海这次发生的疫情来势凶猛,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硬仗,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那么咱们医保部门在疫情防控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答:本轮疫情发生后,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市医保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四个确保”,迅速行动,全面部署,出台系列医保配套政策,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提供坚实保障。

(一)加大医保资金保障力度,确保定点救治医院不因医保总额预算管理规定影响救治在前期拨付各定点医疗机构2.23亿元周转金保障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为减轻定点救治医院资金压力,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311日向承担新冠肺炎救治任务的威海市胸科医院、石岛人民医院、乳山市人民医院拨付专项医保基金300万元,324日又向胸科医院追加拨付100万元,并提前预拨石岛人民医院2月份医疗费359万元,专门用于患者的医疗救治。同时,主动跟进备用定点救治医院启动情况,对新增定点统筹安排基金预拨工作,患者救治费用不纳入医院年度医保总额预算指标,保障其更好开展救治工作。

(二)强化医保政策托底功能,确保新冠肺炎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治疗。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等执行同等医疗保障政策,在救治过程中发生的门诊和住院诊疗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无论患者是否参保、是否办理异地就医手续、是否能联网结算,一律先就医后结算,由医保基金先行垫付费用。继续实施医保目录特殊保障政策,对符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规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全额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有限制条件的取消限制。坚持特事特办,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因疫情防控需要导致的无法正常执行现行医保政策等情况,明确各医疗机构可先行妥善解决,后梳理汇总并及时向当地医保部门报备,并做好与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避免因医保支付产生负面舆情。

(三)做好医药物资保供稳价工作,确保全市医药市场秩序平稳有序。建立疫情防控期间药械价格和供应监测日报告制度,选取3家大型连锁药店和6所定点医疗机构,对防控类药械价格及供应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及时研判分析,稳定市场秩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市范围进一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其中混合检测最高价格降为4/人次,极大降低了防疫成本,目前由财政和医保基金共同承担。同时,及时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价格及支付政策,先行在1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试点,全额纳入医保支付。建立疫情防控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机构应急采购机制,实施疫情防控药品和医用耗材绿色通道挂网采购。利用微信联络群、网上问卷调查等不见面途径,第一时间掌握相关药品及耗材的短缺信息,针对威海市立医院等医疗机构反馈的PTCA球囊扩张导管、药品等缺货问题,第一时间与生产、配送企业沟通协调,先行调配导管280余根、药品2500盒(支)发往我市,保障了临床急需。

(四)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方式,确保群众不因疫情影响办事体验。为最大限度满足疫情期间群众服务需求,第一时间发布医保经办服务不见面办理倡议书,多举措抓好疫情防控期间医保经办工作。对日常经办业务推行网办、掌办,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威海医保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办理;对未实现全程网办的事项推行帮代办,参保单位和个人可通过多种方式提交申请材料,由帮代办人员代为运转后续环节;对咨询受理业务推行电话办,通过媒体、网站等公布业务咨询受理电话,对疫情防控时期群众业务需求、办理流程进行在线解答和业务受理,全市“静止”期间,累计接听群众咨询电话2258个,线上办理医保业务504件;协调市立医院开通互联网慢性病门诊服务,全力满足疫情期间参保群众就医购药需求。此外,还聚焦群众咨询较多的问题,加大宣传频次,累计刊发宣传稿件30余篇,及时答疑解惑,提高群众知晓率。

二、问:苑局长,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疫情的不利影响,精准扶持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咱们医保部门做了哪些工作?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答:为积极发挥医保部门职能作用,服务助力相关企业和两定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尽快恢复生产发展,329日,市医保局印发了《关于强化医疗保障扶持措施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影响恢复发展的通知》《关于做好当前医保经办服务工作的通知》,制定出台13条“医保助企”扶持措施,搭建服务相关企业和两定机构“连心桥”,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影响恢复发展。下面,我重点介绍三方面的内容:

(一)减轻参保缴费负担。因受疫情防控影响未及时完成23月份医保申报缴费的各类参保企业,可延后至430日前缴费,不加收滞纳金,参保群众相关待遇不受影响,预计惠及全市1400余家企业。医疗费用手工报销等业务可延长申请时限,本年度内均可办理。对于医疗费手工报销、生育津贴申领等所需纸质材料,鼓励申请人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申请材料,避免影响待遇享受。

(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我市企业研发生产的一次性消毒盖帽及时纳入医疗机构可收费的一次性耗材目录,促进临床应用。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我市企业研发生产。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将定点医疗机构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耗材全部纳入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范围,医药企业回款周期由半年缩短至1个月,截至目前,累计结算药耗货款7720.5万元。

    (三)创优经办服务方式。大力推广不见面办服务模式,参保单位可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办理参保登记、医保关系转移等日常业务。发挥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商业保险机构等第三方机构从业人员多、服务网点多、服务范围广等多项优势,在威高集团等12家大型企业设立了医保工作站,对21项高频经办事项“一站式”办结,打造优质便捷的医保服务,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三、问:苑局长,看得出来,为保障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医保部门付出了很多艰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22年,咱们将如何做好医疗保障工作?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答:2022年,市医保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全市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强化大局意识、系统观念、统筹思维,全面深化待遇保障、基金监管、医药服务供给、经办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改革创新,重点打造“六个医保”服务品牌,为全市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探索医保路径,不断增强群众医疗保障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打造“公平医保”,健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工作。持续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优化医疗保障帮扶对象待遇保障政策,为全市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医保力量。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优化完善门诊慢特病保障等一系列政策,发挥多层次综合保障效应。

(二)打造“协同医保”,持续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DRG付费试点医疗机构和病种范围,年底前实现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公立医院DRG付费改革全覆盖。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体系,做好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和收入结构监测,搭建药械价格监测系统,让群众足不出户实现“价比三家”。常态化推进药械集中带量采购,力争年内集采药品总数累计达到350个以上,确保降价成效及时惠及群众。

(三)打造“安全医保”,积极构建医疗保障综合监管格局。强化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刚性,健全完善基金运行分析制度,全力防范基金运行风险,推动医保基金安全稳定、可持续运行。持续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切实管好用好群众“看病钱”。高标准打造医保综合监管平台,推动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跨地区、跨层级的综合监管格局,并积极争创国家医保基金监管示范区。

(四)打造“贴心医保”,全面提升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水平。纵深推进“23451”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底前医保服务将覆盖全市所有镇街和村(社区),全面构建起贯通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医保经办服务网络。创新医保服务模式,探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诊间结算”、医保信用就医“先诊疗后付费”等服务模式,年内实现慢病备案参保患者“线上复诊”“线上续方”“网订店取”等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五)打造“赋能医保”,多措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扩宽“医保助企”行动服务内涵和覆盖范围,将助企行动从“外在帮扶”转化为“内化赋能”。围绕充分发挥医保对医养结合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推动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两条主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医保动能。

(六)打造“精细医保”,持续夯实医疗保障发展基础。健全完善医疗保障科学决策机制,常态化开展医保政策“六进”宣传行动,大力开展医保法治建设年等活动,加强两定机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风险隐患分析和应对处置机制,多措并举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持续保持全市医疗保障领域安全稳定。

四、问:苑局长,刚才您提到了将健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提升医保待遇水平,那么今年将推出哪些医保惠民政策,请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答:好的,今年,市医保局将持续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果,立足群众所想所盼,推出一批惠民政策和措施,不断提升群众医疗保障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主要有以下4大方面。

(一)建立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合理设定普通门诊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同步衔接调整门诊慢特病保障政策,在全省统一的门诊慢特病基本病种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基金承受能力和普通门诊保障水平,进一步优化门诊慢特病政策,推动由病种保障向费用保障过渡,全面建立覆盖全体参保群众的普通门诊统筹制度。

(二)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合理确定医疗救助水平,科学设定起付标准、救助比例、年度救助限额,按规定做好分类救助,确保精准管理、精准施策、精准结算。建立健全依申请救助机制,畅通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医疗救助申请渠道,不断提升帮扶对象医疗救助水平。

(三)全面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医疗保障脱贫攻坚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平稳过渡。继续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科学确定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精准实施分类救助。逐步优化调整资助参保政策,合理确定基本救助水平,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贫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稳妥有序落实过渡期政策,坚决防范因病规模性返贫。


(四)优化完善“威你保”产品。去年我市上线了首款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威你保”,将群众医保政策报销后个人自付的医保目录内和目录外费用一并纳入保障范围,解决了以往群众医保目录外费用无制度保障的空白。“威你保”一经推出就受到群众肯定,2021年累计参保66.5万人,参保率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今年我们将持续加强对产品运行的日常监督检测和分析研判,优化完善产品方案,指导承保机构做好平台建设、宣传推广、理赔服务等相关工作,将罕见病、费用较高特殊疾病用药纳入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探索加强对创新药支持力度,推动搭建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相衔接的“一站式”结算平台,进一步减轻群众经济负担。

五、问:苑局长,为推动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咱们医保部门开展了“医保助企”行动,推出众多助企惠企措施,深受咱们医药企业的好评。今年我们在助力企业发展方面将推出哪些措施?

答:去年,市医保局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活动的具体实践,转变以往“围绕医保做文章、充当被动支付者”的服务理念,在全省医保系统首提“医保助企”理念,开展了4大领域、5大专题、16项攻坚任务的助企行动,实现了部门效能提升、企业发展增效、营商环境优化多方共赢局面。相关做法入选山东省医疗保障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首批优秀案例和全市干部作风大改进典型案例。今年,我们持续打造“医保助企”品牌,并将从“外在帮扶”转化为“内化赋能”,持续扩大覆盖面和服务内涵。

(一)以药械集中带量采购为突破,主动服务全市医药企业发展。一是实施集中带量采购领域精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系列活动,选取部分重点医药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宣传药械集中带量采购、创新药医保支付等最新涉企政策,常态化开展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我市企业应对集采新形势的能力。二是鼓励支持医药企业研发创新。围绕服务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在支持医药企业新项目审批、新产品挂网等方面,主动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指导相关企业做好资料准备及申报等工作。三是创新药耗货款结算监管模式。推进集采药品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将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国家、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及医用耗材全部纳入直接结算范围,切实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医药企业资金周转率。严格落实集采药品耗材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机制,提升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参与带量采购的积极性。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全市医养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是创新中医药医疗保障模式。优化完善支持中医药发展系列政策,从创新医保目录中药和中医诊疗项目的管理、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推进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推动我市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并积极争创全国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特色试点。二是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推进山东互联网中药材交易平台落地威海,鼓励我市中药材原产商、批发企业、中药饮片厂、医疗机构等依托该平台,共享购销信息,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全市定点医药机构参加中药材集中带量采购,推进线上交易结算、线下煎药配送等一体化服务。三是积极发挥长护保险在医养结合中的作用。引导和支持商保机构推出满足全市老年人口医养需求的养老、护理保险产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支持护理院、养老院等医养结合机构积极开展长护服务。

(三)提升管理服务质效,优化医疗保障领域营商环境。一是大力推行“关口前移、管服并重”模式。结合党建共建活动,深化推进“党建+业务+民生”,与两定机构、社区、企业建立共建关系,结成服务共同体。二是全面提升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涉企经办服务事项下沉,发挥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商业保险机构等第三方机构从业人员多、服务网点多、服务范围广等多项优势,年内设立不少于10家医保服务站点,推动更多医保高频经办业务下沉,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办事环境。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发展。探索推进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电子化,加快实现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申请、签署全程网办。年内完成慢病管理综合平台建设,积极引入第三方平台参与,并引入更多医药企业参与药品配送,打通医药企业送药上门渠道,方便就医患者享受医保待遇。

(四)主动服务“双招双引”,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用好“医保助企”的关键一招,围绕我市重点打造的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深度挖掘各类涉企招商线索,做好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对接,积极提供招商线索,力争引进项目落地我市。二是倾力做好涉企服务。与商务部门共建外商投资企业医保工作站,畅通经办“绿色通道”,做好各类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外籍人员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为其本人及配偶亲人提供送医送药送服务一体化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