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经区

野生海参“趟开”渔村致富路

文章来源: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2-04-28 09:24
点击次数:

完全野生海参、年产1万多斤、重金属检测为0……作为一个靠海吃海的小渔村,近年来,经开区崮山镇百尺所村村集体凭借野生海参打开市场,实现年创收100多万元,“趟开”了一条致富路。


海参“火了”,渔村找到“新路子”

“老张,出海了!”4月20日早上7点30分,百尺所村村民谢振强就和村里外聘的专业潜水员张起波来到野生海参生长区开始作业。

穿上潜水衣、戴上保温帽、接好氧气管、胸前挂上网兜……一连串的准备“动作”结束以后,张起波像一尾鱼潜入海底,开始捕捞海参。

谢振强和另外两名村民则留在船上,一起配合潜水员作业,有人负责开船紧跟潜水员,有人负责保证氧气供应等。“我们会让村里的‘老手’陪同出海,他们都‘身经百战’,可以配合潜水员处理意外情况,保证捕捞作业安全。”百尺所村两委成员谢正茂说。

百尺所村野生海参的捕捞标准非常严格,海参长到3-4个一斤时才会捕捞,如果海参个头较小,就会选择第二年再行捕捞。“宁肯野生海参产量低,也不能在质量上打马虎。”谢正茂说。一上午时间,张起波从海底捞出了50多斤野生海参,因为水下劳作强度较大,张起波工作到中午12点左右就会返程,第二天再下海。

下午,海边已经聚满了前来取货的顾客。“提前打好招呼,有货打电话来取”已经成为百尺所村售卖野生海参的“标配”。市民丛先生就是老顾客了,已经在村里买海参近10年。“百尺所的海参吃起来很有嚼头,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吃,这些海参都是野生的,我都得提前好几天打电话预定。”从先生说。

别看现在海参市场人来人往,以前可没有这么多人,随着大家生活质量的提高,海参慢慢“火”起来,成为上好的滋补佳品,村民也没有想到:世世代代捕捞上来的“小东西”竟然这么值钱。

有了市场,百尺所村就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开始了自己的致富路,野生海参生长繁殖区域是村集体的海域,为了更好整合资源,保证海参质量,村集体将海域内的海参产业揽下来,进行统一管理,收入统归村集体。

海参有了知名度,顾客也越来越多,他们都是鉴别海参的“行家里手”,只有“抗打”的产品才能获得他们的信赖。“经过货比三家,很多顾客都会选择我们村的海参,顾客的认可就是我们最好的品牌。”谢正茂说。


结果为“0”,村民挺直“腰杆子”

“检测结果出来了吗?”“还是0。”从2011年开始,每到海参捕捞的季节,百尺所村都会将海参样本送至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重金属和药物检测,同时送去检测的,还有海参生长区域的水质,每次看到检测结果均为0,百尺所村对自家的野生海参信心就更足了。

每年的海参质检结果都让百尺所村撑直了“腰杆子”。对于重金属和药物检测,国家有明确的标准,只要小于等于标准即被视为合格,但是对于百尺所村的海参来说,不仅仅要合格,就像谢正茂说的那样:“结果为0才是我们追求的!”

对于野生海参的定义,百尺所村有自己的标准:真正的野生海参,长成需要3到5年时间,在这期间没有经过任何人为干预。“这些海参虽然看起来个头比较小,但是肉质非常厚实,营养价值也更高。”谢正茂说。

今年,百尺所村海参捕捞从4月4日开始,根据具体捕捞情况,将会持续至5月底或6月初,作为完全依靠海洋自然生长的百尺所野生海参,百尺所村海参每年产量大概在1万多斤,村集体可实现创收1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