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区商务局全体人员根据指挥部统一安排,紧张有序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局不足40人,女同志占了一半。男同志几乎全部都被抽调到全区重点防疫岗位,因此局里承担的全民核酸信息采集任务、协助重点区域物资配送、督导商超有序开业、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等重点任务,几乎都落在了商务局的“娘子军”身上。
各项防疫任务无缝衔接,压茬进行,时间紧、要求高,每位女同志都身兼数职,随时在不同职责和角色中来回切换,往日招商的“仙女们”变身防疫战场上的“女将士”,汗水夹杂着泪水,坚强裹挟着柔情,书写一派巾帼豪情。
办公自动化招商处的李佳倩是核酸采样信息录入小组的活跃分子,性格外向豪爽,每天不管执行任务多么累,她都能及时调整状态,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地投入工作,维持秩序时嗓门比男人还大,搬桌椅物资时犹如女汉子附体,录信息时动作麻利比谁都快,次均录入800人,人送外号“旋风小子”。
国内招商处的谷莉静军人出身,个头高挑,做事干练,每次都主动认领体力消耗最大的爬楼入户采集任务。一上午48户是什么概念?是手机计步器12000步的工作量,是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严丝合缝的N95口罩,一口气爬几个六楼七楼的艰辛,是即使每次都缺氧、呼吸困难、蒸汽遮挡面罩、汗水湿透衣背,却每次都争先承担的无私无畏。
综合科的王竹青和外经贸科的彭娟,因疫情隔离在家,归队心情急切,在解封的第一时间就马上到所在社区报道,加入入户采集志愿者队伍。日均完成入户30多户,行走达万步。她们主动要求,要把这段时间脱离大部队的工作量全部补回来。
国内招商处的隋虹是此次局内核酸采样信息录入小组的组长。作为组长,每天除了要根据各组员特点合理安排采样点任务外,自身必须做出表率,主动承担分量最重的任务,经常是最早一个到现场布置查看,最后一个收尾封箱离开。有一次在社区完成零散户采集任务后已经接近18:00了,和另外一位同事没有赶上回程的大巴,在空无人车的大街上,偶遇执勤巡逻的警车,突发奇想,伸手拦车,于是便成就了第一次坐警车的奇特经历。
综合科的张琳,虽未参与到一线外勤工作中,却承担着信息上传下达、各小组统筹协调、全局人员的后勤保障服务等工作,量大时长。可能其他人都可以晚间眯上一时半刻以做休整,只有她还在工位上整理当天的文档资料,安排第二天的物资需求。最关键的是,因指挥部统筹安排新任务的通知基本都是在后半夜下发,所以,她必须确保准确无误地接收任务和传达任务后,才能松上一口气。
外经贸科的玄英,因工作需要由前线转为后方,每天自己一个人要协调处理上报大量的各种繁杂的表格。特殊时期的数据就是全区的命根子,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凡经她手汇总的数据和信息,就如同被炼丹炉里孙悟空炼就的火眼金睛,绝对经得起任何推敲和质疑。
春寒料峭,冷风侵袭。那一天,气温骤降至零下五六度,前一夜的疾风骤雪残留的寒气,直逼得人打寒颤。防护手套下那一双双手,全都冻肿成猪蹄状。那一瞬间,虽疼痛难忍,却心无委屈,反而大家更能体会医护人员刺骨寒风中反复手消的冰冷和刺痛,心中顿时升腾起无限的崇敬和不舍。
外经贸科的吴晓鹏身体瘦削,连日来睡眠不足、饮食不振,执行入户采样任务时突然头晕目眩,险些摔倒,原地舒缓了10多分钟才慢慢恢复正常。正当所有人都劝她回去休息时,她却站起身来,坚定地跟搭档说:“没事,咱们继续!”社区大姨大妈们都纷纷向她竖起大拇指。
女同志因生理原因,难免有不方便的时候,但没有一人因此请假、因此退却,大家贴暖贴,加厚衣,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确保任务按时顺利完成。
国内招商处的刘健姝和办公自动化招商处的苗晓红,算得上局里的两位大姐,她们一直坚守在物资配送的岗位上,和超市员工一起搬货、卸货,和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一同入户送菜,从未停止过奔波的脚步。岁月和年龄积累的腰伤,叠加劳累导致的酸痛,却从不与人分说,总是默默承受。
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招商处的宫婧如和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招商处的柴冰,是局里年龄最小的两个姑娘,大战在前,不娇气不浮躁,能吃苦能奉献,又聪明又伶俐,学什么都快,干什么都像。孩子般的模样,姐姐们看到也不禁想起自家孩子,对她们也都刮目相看,内心平添不少欣慰。
疫情形势好转,企业复工和商超开业,商务局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一手抓商超开门营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复工复产第一天,副局长谷荃红就带队奔赴复工企业现场,即使风雨交加,也无法阻挡前行的脚步。在初村汉城成镐厂区,她和日韩招商处的朴连锦认真查看企业防疫情况,仔细询问员工返岗及生产线复产情况,并认真倾听和记录企业的诉求和建议,及时帮企业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白德基总监深受感动,交流的过程中频频微揖,对商务局的高效服务表示感谢。
解封首日全区开放8家商超,商务局生活物资保障组立即将在岗的女同志分成8个督导组,分赴现场指导超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帮助维持秩序、查看扫码进入、要求保持距离。在家家悦体育基地店,超市客流量比较大、员工人手不足时,投资服务办公室的毕文洁主动帮忙回收购物车等,高兴地告诉大家,她解锁了一个新技能,心态积极又乐观。办公自动化招商处的隋鑫鑫执勤一天下来,嗓子喊哑了,胳膊也抬不起来了,但她内心挺充实的,她说:“跟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者比,咱这点累算什么。看到解封了,大家这么开心地来购物,看到我们的城市在慢慢变好,苦点我也觉得甜!”
“战场”上有多能拼,“战场”下就有多疲惫,但大家苦中作乐,也是一派其乐融融。办公室变身成了生活气息浓厚的临时宿舍。没有床,大家睡沙发,拼椅子;没有被,大家铺棉服、盖外套。凡是有过生育经验的女同志都知道,这一躺,腰背的酸痛比起缺觉的混沌,那“酸爽”更无法形容。
女同胞们的智慧无处不在。防护服下汗湿的衣物洗了无处晾晒,窗帘杆来当晾衣架;奋战一天的疲惫,最大的幸福就是晚上泡个热水脚来解解乏,办公用品收纳箱摇身一变泡脚桶。
女同胞们的手艺也相当惊人。短发女生最大的困扰就是头发长了眯眼睛蹙脖子,外经贸科的丁玮自告奋勇,撸起袖子,抄起剪刀,说理就理。大家一致评价,理发手艺堪比专业理发店水准。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招商处的苑明燕不顾自身劳累,主动请缨,自学按摩,帮大家放松腰背、疏通筋络,经她手调理的女同志都对她的技艺赞不绝口。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软肋,夜半时分、于无人处,偷偷抹眼泪的经历大概都有。国内招商处的刘健姝,平时一人照顾三位老人,离家近20天,内心实在放心不下独自在家已八十高龄的老妈,只能抽空通过微信问候;投资服务办公室的毕文洁,心心念念从未离开过妈妈半步才刚刚上幼儿园的女儿,每每视频都忍不住落泪;日韩招商处的侯菲菲,上初二的女儿网课压力很大,不能陪伴在女儿身边让她内心很是愧疚。但在“大家”面前,大家都自觉先舍下“小家”,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作战斗的动力,期待疫情消散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都说女人多的地方口角多,但商务局的女同胞们自从住进了“集体宿舍”,彼此之间的感情反而比平时工作时更亲近、更浓厚。大家既是“战友”,又是“舍友”,“战斗”的时候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想家的时候彼此陪伴、彼此安慰。
每一位商务女战士,不论是在前线还是在后方,不分年龄、不计远近,紧紧团结在一起,各自都凭一己之力,在战“疫”中坚守着我们的阵地和堡垒,赢取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一起流过汗,也一起流过泪的情谊,在疫情中萌生,也将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继续绵延。(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