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的母亲,看到孩子面对疫情的勇敢,为居民服务的热情,我从心里感到高兴,感慨我的孩子终于长大了。看到自家小区楼下的大白们,也为同是大白的孩子担心,在微信里千百遍叮嘱孩子:做好防护,保重身体。
疫情就是命令。早晨孩子拿包,装着自己的洗漱用品,急匆匆下楼。我说再拿几件换洗的衣服吧,孩子说,不用,拿了也没有地方换洗。送孩子到小区东门,她不让我送,转身就跑了起来,一边跑一边向我挥手,说,妈妈回去吧,外面不安全。看着女儿向前奔跑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孩子也知道外面不安全,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前奔跑。我用手机拍下女儿渐行渐远的背影,心里说,孩子,你奔跑的背影很美丽。
我和她爸去小区核酸检测的时候,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问,你家三口人,还少一个人怎么没来?我说我家孩子和你们一样,都是穿防护服的大白。那个人抬起头和我相视一笑,白色防护服下的一双眼睛盛满笑意,在这春寒料峭的日子里,让人心生温暖,心里也为孩子自豪。在这全城静止的日子里,奔波在一线的医生、社区工作者,还有志愿者们,你们是我们的守护神,有你们在,这个春天一定会生机盎然,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女儿在微信中告诉我,第一天核酸检测,从早晨4.30到达检测现场,同事们就开始拉隔离带,安放反光锥。等到居民过来排队的时候,她负责测量体温并维持秩序。不停地说话,不停地回答居民的问题,等到结束的时候,她的嗓子也哑了。第二天用上了喇叭,感觉轻松很多。下午回社区,要打电话,进行排查,还要接听居民的电话,登记他们需要的生活物资,做好采购计划。女儿说,志愿者们太给力了,他们根据采购计划,几千斤的菜,都是他们负责采买,负责运输到小区门口,连运输费用也是他们自己掏的腰包。隔着手机,我仿佛看到女儿为他们竖起的大拇指,我也为女儿大大点个赞。没有叫苦,也没有喊累,女儿的心里满满的都是欣赏与感动,这样的孩子,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我放心了。
走了一天路,晚上有没有地方洗脚?也是在微信中,我问了一句。直到晚上十点多,女儿才给我回话说,洗了,用塑料袋套着垃圾桶,盛水洗了脚,脚是竖着放进去的。孩子的语气平平淡淡,我听得心潮澎湃。不亲身经历,或者没有亲人穿防护服,他们哪能体会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我的弟妹是医生,冲锋陷阵在一线,十多天不能回家,也是在微信中互相留言。她说她的宝贝儿子可能快忘记她了,我回,你不孤单,我家孩子也是十多天没回,还没有换洗衣服。她再回我,姐,都一样,都是一身衣服穿到底。
居民在家没有肉吃,喊苦,找社区;没有菜吃,喊受不了,找社区;甚至猫狗没有专用的猫粮狗粮了,也打电话找社区。这些社区工作者呢?他们心里的苦,身体的累,有谁替他们想一想?朋友圈里一个社区工作者说,我比谁都希望赶紧解封,我上大学时也没有这么多天不回家。他们也还是个孩子啊。大部分是拖家带口的像我弟妹一个年龄段的人,上有老人,下有孩子。责任在肩,使命在身,他们向前奔跑的背影同样美丽。
尽管如此,我的孩子一次也没有跟我叫苦。微信中我们的对话模式是这样的:孩子今天怎么样?孩子回:还好。因我家是管控区,孩子单位小区解封了,她还是不能回家。从九号开始,到今天的二十八号,整整二十天了,孩子一如既往,吃住在单位。这么多天,我们一次也没有打电话,知道她忙,上班没有时间点,什么时候干完活,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二十六号是她爷爷生日,我拨通电话,孩子马上给我挂断了,微信发图片告诉我,她正在负责居民核酸检测。我回微信,记得给爷爷电话,今天他过八十岁生日,千万别忘记了。
疫情之下,孩子迅速长大,努力向前奔跑的背影,令妈妈欣慰。疫情之下,医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警察等,有你们的奋勇向前、协同作战,才有我们的平安和健康。支援医生白晓卉,还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舍小家,保大家的大爱,这是和谐社会谱写的爱的主旋律。
随着小区陆续解封,和朋友约好的登高远眺的日子就在眼前,我们一起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到时候带上女儿,因为她就是我的骄傲。(隋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