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今日威海

“我是党员我先上”——记者眼中的最美逆行者·一线公安民警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2-03-14 08:46
点击次数:

场景一:与疫情“赛跑”的流调员

1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平日里,这些稍纵即逝的每分每秒,在疫情防控工作严峻的形势下,都显得弥足珍贵。

折叠椅上躺3个小时,就是新的一天。3月11日,是市公安局环翠分局刑侦大队中队长毕万平睡在办公室的第四天。自3月7日我市发现首例确诊病例后,当晚,毕万平便立即回到岗位,负责辖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与确诊患者联系沟通,摸清患者发病前14天的活动情况,精确到分秒。如有可疑情况,找到病例在传染期波及范围和人员,尽早、尽快地实施医学隔离,避免更多人员和环境受到感染,这是毕万平的任务。

多抢一秒钟就多一分安全。毕万平和同事们每天和时间“赛跑”,到凌晨两三点实在难以开展流调后,匆忙躺下睡三四个小时。

如果流调不彻底、不准确,就会导致病毒突围,疫情蔓延。但开展流调工作时,配合调查的人员可能由于时间跨度较长,无法完全记清。这时毕万平会反复引导沟通,帮助患者回忆发病前14天和发病后去过哪些地方、做过哪些事、接触过哪些人,找到这些信息与疾病相关的蛛丝马迹。

“叮!”又一组指令下发,毕万平马上进入战斗状态,他要继续精准、高效地开展下一轮工作。

场景二:“钉”在路口的50岁老交警

看一眼时间,马上从宿舍的床上弹起,用湿巾擦擦脸就出门……3月11日早上5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一中队中队长王晓明收拾好出门,此时距离他离岗休息仅仅过去2个小时。

到所负责的环翠区张村镇13个执勤点,将部分执勤交警带回大队吃饭,带前来增援的文登交警同事熟悉岗位……在6时正式到岗之前,王晓明要完成这些任务。

当天,王晓明的执勤点在艺校西岗。这是经开区前往高新区、张村镇、初村镇,进入烟威高速的首选道路,且与沈阳路交叉,而沈阳路则是羊亭镇、张村镇周边企业居民进入市区的主要道路。在部署执勤任务时,王晓明将这个“重担”压在了自己肩上。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车辆行人流动,这几天,全体交警每个人仿佛“钉”在路口。“除了中间替换吃饭、睡几个小时的觉,基本都在岗上。”王晓明说。

作为中队长,王晓明需要承担更多,每天在岗时间超过18个小时。今年50岁的他,曾多次被队员劝回去休息,王晓明的回复总是:“我比你们‘小年轻’抗造,你们抓紧去车上歇会儿。”

11日当天,气温较低,天空下起了小雨,站一会就觉得身上凉飕飕的。又站了6小时,到了中午12时,王晓明交接完工作返回大队。吃饭的间隙,王晓明的电话响个不停,“有一批运送防疫物资的车辆一会通过你的辖区,请提前做好准备”……

场景三:在出勤车里写下入党申请书

疫情期间,全警动员,既有无怨无悔、忘我工作的“老警”,也有坚守岗位、主动冲锋的“新警”。

“所长,我想入党!”3月10日一大早,“新警”郭欣宇的一句话,让市公安局文登分局宋村派出所所长于洪亮有些惊讶。

此时的郭欣宇已经近30个小时未合眼,眼里布满血丝,话语间却是斩钉截铁,状态跟打了鸡血一样。

翻开郭欣宇的“工作日志”,能窥探原因。3月7日整晚,在文莱高速泽头卡口执勤16个小时,逢车必检;3月8日白天,进行随访流调工作,拨出上百个电话;3月8日晚,值班,凌晨出警;3月9日白天,继续进行随访流调……

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始,宋村派出所每个人进入了这样的随访、卡口执勤、值班、出警连轴转模式。

晚上11时,所里又接到新的执勤任务,本来警力就紧张,每个人都有各自任务,正当于洪亮发愁的时候,郭欣宇主动请战,要求承担这个任务。而原本,于洪亮给30多个小时未休息的郭欣宇的排班表上安排的是休息。

以最快的时间到位,拉警戒线……又是一场彻夜行动。

10日一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下来,执勤任务也进入尾声,在等待村民前来采样的间隙,郭欣宇找到于洪亮,提出了入党申请。

在得到答复后,在警车里,郭欣宇郑重写下一页半的入党申请:“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作为一名新警,能参加这样的行动我很光荣,看到老党员、老同志们义无反顾地冲在一线,我要向他们学习,早日入党。面对任务时,也能说出‘我是党员我先上’!”(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萌 孙柯 刘鹏雪/文 刘鹏雪/图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