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至26日,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召开,来自我区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豪情满怀、认真履职,带着全区人民的重托参加会议。
在审议、讨论现场,代表、委员们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审议讨论手中“含金量”十足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事关我区发展的大事要事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纷纷表示要只争朝夕、踔厉奋发,为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作出新贡献。
科技创新让企业发展更有奔头
——人大代表、威海金威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光耀
“经济实现量质双提升,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看着《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1年的工作回顾,市人大代表王光耀连连点头,深有感触。
“过去五年,威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动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带来的‘丰硕果实’让企业发展更有了奔头。以政府工作报告为导向,企业要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为威海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内生动力。”王光耀说。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跃升为全球化工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再到全球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磷腈阻燃剂、光稳定剂生产商,威海金威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一路走来,最大的法门就是“创新”。王光耀介绍,没有相关工艺设计标准,公司就广纳人才,自行研发;没有测试设备,公司就投资建设实验室,改进工艺、质量管理,紫外线吸收剂的产量从每年几十吨增加到三千吨,成本从每吨20多万元降到七八万元。现在,依托创新工作室,激励员工创新突破,公司每年都有3到5个创新成果,为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作为企业负责人,王光耀对威海高质量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相信在政策鼓励下,威海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创新谋求高质量发展,金威化学也不会停止创新探索的脚步,进一步在高品质助剂产品的研发生产上下功夫。”
推动碳纤维产业成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的“靓丽名片”
——人大代表、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钊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威海要“坚持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方向,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在卢钊钧看来,这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将大大推动威海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
“报告特别提出要构建‘领军企业+产业集群+特色园区’这种产业发展格局,和我们当前碳纤维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高度契合。”卢钊钧说。
2021年,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全市41家碳纤维企业和研发机构发起成立了威海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联盟。联盟的成立,积极推动我市碳纤维产业协同创新,促进了产业链补链强链,进一步优化整合了我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提升整个碳纤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021年,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作为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卢钊钧表示:“光威将和威海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联盟一起,更好地集合资源、集成创新、集群发展,让更多的补链延链强链项目落户在威海、壮大在威海,推动碳纤维产业成为我市先进制造业的‘靓丽名片’。”
精致城市需要精致农业
——人大代表、威海市威鹰芳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鞠洪鹏
“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担任特色农业产业链‘链主’,培育6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发展创意农业、康养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丰富特色乡村旅游。”翻看手里的《政府工作报告》,鞠洪鹏将这段文字重点标注。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重视农业农村这块短板。”作为农业企业负责人,鞠洪鹏认为报告对农业企业提出的要求,非常准确且切合实际,“看了报告,我们的发展思路更清晰了,发展信心更足了。”
位于临港区蔄山镇的青泉谷薰衣草庄园占地1000亩,是全市规模最大的玫瑰花、薰衣草产业园区。近年,威鹰芳香通过举办威海青泉谷玫瑰花文化节,吸引了一大批市民来到临港体验采摘、美食、民宿、亲子研学游等吃喝玩乐项目于一体的近郊游。“临港区位于威海市的中心区域,非常适合发展面向市民的休闲农业,市民开车不用多久就能来到青泉谷享受周末近郊游。”鞠洪鹏说。
结合报告要求,威鹰芳香高起点规划,正加紧对青泉谷薰衣草庄园进行改造提升,为市民、游客提供游玩的好去处。“精致城市需要精致农业,下一步,我们准备把‘精致乡村游’作为主题,让更多市民来到青泉谷畅享花海,为临港区文旅产业、农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探索农业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政协委员、威海神山葡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志毅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22年政府重点工作,“坚持以城乡融合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曹志毅倍感振奋,“推进乡村振兴,农文旅产业融合是题中之义。”
曹志毅认为,当前,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农文旅产业融合(即农业+文创+旅游)作为农业产业兴旺、提档升级的主抓手,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要积极发挥农业产业优势,挖掘民风民俗资源,形成以种植生产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以农业观光旅游及农业知识科普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农文旅”融合示范样板,通过在地特色农业产业融合特色乡土文化,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作为临港区农业龙头企业带头人,曹志毅在探索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农业企业对区域乡村振兴所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会后,我将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精神,结合报告中提出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农业企业在助力乡村振兴上的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神山力量。”曹志毅表示。
鼓励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政协委员、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丛宗杰
谈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丛宗杰直言:“总结成就鼓舞人心,描绘蓝图催人奋进。”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精准施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提升制造业规模、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对于这一点,丛宗杰感触良多。
碳纤维被誉为“21世纪新材料之王”,是国防军工的重要战略物资。本世纪初之前,国防用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严重影响国防发展。2002年,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国内首家民营碳纤维研制企业,自此我市碳纤维产业引领全国、全面发展。经过近20年的科研创新和近30亿的资金投入,以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我市碳纤维产业始终保持全国、全省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对碳纤维产业发展的扶持,将碳纤维产业园作为全市重点发展园区,将碳纤维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七大千亿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之一列入《威海市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2021年度工作方案》,推动政策要素资源向碳纤维产业聚集,形成行业资源共享、企业融通互动、要素深度融合的集群发展态势,下游应用企业不断涌现,产业蓬勃发展。
“希望能够从政府层面鼓励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组织同行业间、上下游间领军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协作,取长补短,共同研发高水平科技项目,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展望碳纤维产业未来发展,丛宗杰建议。
营造利于房车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政协委员、黑系智能装备(威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邱洪伟
《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后五年威海发展绘出了具体“路线图”。“聚焦产业集群化,打造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七大产业集群,做精做深十条产业链”仔细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邱洪伟特意对这几句话作了标记。
从事房车行业发展多年,邱洪伟对于国内外房车产业发展有自己的见解,“目前,房车产业仍属于新兴业态,国内房车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营造一个好的房车产业发展生态,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发展。”
企有所呼,政有所应。紧扣区域高质量发展脉络,聚焦精密机械和特种车辆两大产业,临港区创新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促进房车产业集群化发展上成效初显。黑系智能装备(威海)有限公司乘临港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东风,2021年,企业营收达2.36亿元,创历史新高。
展望未来发展,提案中,邱洪伟建议,希望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人才激励机制,用好用活各类投融资平台,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当前,我市房车行业存在企业存在多而不强的问题,行业外部环境和基础设施尚不健全,企业发展前期投入较多但缺乏融资渠道,发展内生动力和研发创新主动性不足,甚至出现研发设计投入、人才‘双低’的现象,解决好人才和创新的瓶颈,将为房车行业未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