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高区

[区法院]创新诉源治理 构建多元解纷“同心圆”

文章来源:高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2-11-07 10:55
点击次数:

楼上漏水,楼下遭殃;楼上敷衍,楼下愤懑。多次拨打12345反映,社区调解无果,这时,高新区人民法院田村法庭“法官工作室”出手了。法官“谋定”,调解员“后动”,一上午的时间调解完毕,促成两家握手言和。

这是高新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区法院坚持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非诉机制挺前、司法诉讼断后”的解纷流程,不断建立完善分层递进的纠纷解决体系,努力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域覆盖、多方参与、多元共治,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

法官“向前一小步”,助推和谐社区“一大步”。为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区法院推行“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在部分镇街、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和法官服务站,与司法所、派出所、基层调解组织、社区网格员、社区律师等保持信息共享,必要时法官上门现场提供法律指导,力争在诉讼形成前疏导化解纠纷。同时,将社区网格员引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极大提高了多元解纷的效能,诉前调解分流率142.6%、调解成功率51%。此外,各法庭坚持发挥巡回审判优势,选取涉及面广、具有示范引导作用的典型案例,到社区、村庄开庭,充分释放巡回审判诉源治理和普法宣教的功能,提升基层自治能力。

群众“只进一个门”,满足诉讼服务“很多事”。2021年底,区法院诉讼服务场所改造升级为现代、包容、开放、科技的诉讼服务大厅,涵盖立案服务、审判辅助、分调裁审、多元解纷、涉诉信访、法制宣传等六大功能,使老百姓“只进一个门,只跑一趟腿”,真正做到了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在分调裁审和多元解纷方面,按照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要求,深入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建立特邀调解制度,将特邀调解员编入三个速裁法官团队,对简单的民商事案件先行调解,达成协议可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则转入速裁团队,当调则调,当判则判。如今,特邀人民调解已经成为该院降低诉讼收案数量、提高办案效率、缓解 “案多人少”矛盾的一件“利器”,在调解员的助力下,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仅为12天。同时,该院先后与威海市仲裁委、中小企业局及高新区十余个行业调解组织对接,构建起行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今年诉讼收案同比下降8.5%,多元解纷成效显著。(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