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挂号不排队,使用电子医保凭证就可轻松预约;就诊后在诊室内直接刷医保电子凭证结算费用,无需到收费窗口排队缴费。近年来,威海市医保局围绕服务堵点、痛点、难点,积极推进医保服务数字化建设,让智慧医保“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医保信息互联互通,打造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就医挂号“码”上办 “诊间结算”更快捷
“看病、买药没带医保卡怎么办?”“只要激活医保电子凭证,扫码就诊就可以了。”近日,市民宋先生因关节肿痛到威海卫人民医院就医,在导医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医保电子凭证进行了挂号、支付。“真是太方便了!所有手续一‘码’搞定。”宋先生感慨地说。
图为威海市某医药机构刷码设备
“医保电子凭证是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上的唯一身份标识,参保人激活后,可通过扫‘码’享受各类医疗保障服务,包括医保业务办理、医保账户查询和购药支付等。”市医保局信息系统科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场景建设,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完成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就医改造,2380余家定点零售药店支持电子医保凭证购药。目前,全市已有180万参保人员激活医保电子凭证,正式迈入无卡化的“码”时代。
我市通过加强医保数字化建设给市民就医购药带来的便利还有更多。据介绍,威海卫人民医院、文登区人民医院等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市医保局支持下,推出医保电子凭证“诊间结算”这一新的服务场景,参保患者无需携带医保卡,只需出示个人专属的医保电子凭证,在诊室内即可完成就诊、医保结算等服务。不仅解决了就医人员因忘带卡、卡损坏等造成的就医不便,还避免了往返排队持卡结算的繁琐操作,大大缩短了就医、结算排队时间,实现了“一码在手,医保无忧”。
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市还将进一步扩大医保电子凭证“诊间结算”试点范围,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将医保电子凭证“诊间结算”服务模式扩展到更多医院,使参保群众就医购药结算流程越来越便捷。
图为医保工作人员在推广使用医保电子凭证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特殊人群就医结算更省心
“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少了,不用再去医保大厅跑了,所有手续在院内的医保工作站就能一站式办结了。”近日,在市妇幼保健院,正在为新添“二宝”的妻子办理出院手续的市民周先生发现,与“大宝”出生时相比,现在办理生育医疗费用结算及津贴领取等手续比前几年简单了许多。医保工作站人员告诉周先生,与前几年相比,申领参保女职工生育津贴不再需要提供结婚证等材料,包括住院发票等材料医保工作站负责提交给区市医保中心进行核实,核实无误后的生育津贴在一个月内即可转账到本人银行卡账户上。
“通过强化医保服务信息化建设,我们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大简化了参保群众就医购药报销流程,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威海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针对不同类型参保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市医保局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断提速增效,赢得相关参保群众纷纷点赞。
为切实解决参保群众异地就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扩大异地就医保障范围,方便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我市通过加大技术和设备投入,完善异地就医平台功能,自今年1月1日调整并优化异地就医政策。对省内跨市的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发生的治疗费用在定点医院直接联网结算报销;跨省的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向医保经办机构备案后费用即可联网结算报销。对在我市居住工作生活在6个月以上的实行异地参保人员在我市长期居住备案实行承诺制,此外不需再提供证明材料。办理异地长期居住备案后,在居住地就医发生的符合政策规定的医疗费用,按在我市同级别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政策报销。目前,我市131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省内和跨省住院联网结算、177家医疗机构开通普通门诊省内和跨省联网结算业务、110家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省内门诊慢特病联网结算,国家规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5个门诊慢特病种门诊跨省联网结算实现了县域全覆盖。
“威海医保的报销政策越来越亲民,确实是做到了方便群众办实事。”10月17日,自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移居威海已20多年、正在威海卫人民医院住院的丛荣滋称赞说,以前生病住院报销医疗费时要把各项单据寄回东北办理,报销后的医疗费得等到年底才能打到个人账户上。如今随着新政策的实施,他报销医疗费报销就和本地市民一样,既不用提供材料邮寄,也不用等那么长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