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威海营商行 > 知识产权 > 工作动态

【威海营商行】 地理标志商标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文章来源: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 2022-10-20 09:56
点击次数:

文登区地标农户及从业人员已达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2021年,全区16件地理标志产品总产值达到30.5亿元,同比增长12%,带动10万户农户实现人均增收6000元。地标产业的规范发展和持续壮大对乡村振兴、兴农富民具有重要意义。文登区市场监管局统筹推进地标培育、运用和保护,深挖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价值,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富民强区新突破。

一、建章立制,注用结合。树立培育、运用、保护一体化推进和全程监管的工作思路,用好一线工作法,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在威海市率先实现了已注册的16件地理标志商标100%授权使用。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坚持“培育扶持一批、申请核准一批、规划储备一批”的品牌培育思路,梯次推进注册申报和使用推广,以“一村一品、一镇一标”为目标,逐步实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15个镇街全覆盖。按照“政府主导、镇村主体、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对全区农产品资源状况、数量类型、品质特征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挖掘地标保护资源,针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潜力单位,重点跟踪,在申报材料准备、品牌宣传等方面制定特色服务方案,解决企业申报顾虑。同时落实奖励扶持资金,对获得中国地理标志商标的单位给予10万元奖励,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二是强化推广运用。为从根本上破解地理标志商标注而不用的普遍性问题,将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使用推广列入考核,激发了镇街政府、相关单位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监管部门统筹、各镇街积极配合的网格化推广工作体系。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突出“文登西洋参”授权使用的经验推广,整合入户走访、媒体宣传、现场观摩、专题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全社会的地理标志商标意识,实现从不认识、不重视到主动运用、自觉保护的根本性转变,企业纷纷积极主动申请授权使用,授权企业数从最初的5家到32家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文登刺参”是中国几个质量最好的海参品种之一,以前消费者都不认,使用地标后,产品价值及销量均得到了提升,2021年与同期相比,干参价格提高了18%以上,每斤至少多卖500元。三是实行专标管理。建立地理标志商标使用管理台账,全面登记许可使用人信息,实现“一标一档”动态管理。探索开展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使用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地理标志商标二维码追溯防伪系统,图像识别二维码,可以一站式获取地标官方认证、生产企业荣誉、产品生产流程、检测报告、线上购买链接等信息,实现了“一品一标、一标一码”规范化管理。

二、品牌引领,产业升级。树立“注册一件地标,创建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导向,文登区市场监管局率先在每个镇街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对地标的注册和运用提供一体化的指导和精准的服务,保障地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加强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管理。对于已经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全部制定发布了团体标准,明确种养、选品、加工各个环节标准要求,扶持建设一批品牌农业生产基地,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商标”的形式,把分散的农民纳入到企业产业化链条,把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统一起来,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通过抓紧抓实全产业链安全监管,实行从产地到市场到餐桌的可溯源式监管,形成绿色化种养、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的集聚效应,促进产业整体提质增效。二是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美誉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优势和扶持政策作用,探索“标志-产品-品牌-产业”发展途径,积极打造400多个极具地区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品牌,以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达到百亿。以西洋参产业为例,在广泛开展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使用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文登西洋参”入选国家级地理标志促进工程重点项目、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山东省重点地理标志保护清单,进一步促进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孵化了颐洋参、御龙旗、可保康、李传福等一批脱颖而出的产品品牌,形成以“文登西洋参”为主体、龙头企业自有品牌为子系列的产品结构,产品收入平均增长40%,最高增长达2-3倍以上,“文登西洋参”以116.43亿元的品牌价值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百强,荣获第105届美国巴拿马万国(国际)博览会金奖。。三是增强现代产业综合竞争力。充分整合知识产权领域服务功能,对优势企业膨胀升级需求进行“量体裁衣”,提升企业发展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指导继振参业、长林食品等地理标志产品龙头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体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道地参业、传福参业等企业利用商标、专利等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政策说明、对接银行、资料筹备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优势龙头企业持续发展壮大。

三、节会为媒,触网增效。突出商标品牌的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强化地理标志产品宣传推介,实现商标品牌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一是提高品牌溢价。以推介特色农产品为中心,连续举办了6届文登西洋参文化节、14届文登樱桃节等节会,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举办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博览会等12次,参加中国品牌商标节3次,以节会为契机,大力实施特色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培育高端消费群体,逐步形成以商标品牌为纽带,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拓展网上销量。建设了地理标志展馆,馆内集中展示的现有16件地标历史渊源、产品特质、龙头企业、主要产品等内容同步在线上平台展示,移植嫁接直播带货模式,加快发展地理标志产品的网上销售推介,促进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方式变革,提升商标品牌的扩张力。同步推进保护地标专用权专项行动,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生产集中地、销售集散地及“网络交易平台”的排查力度,依法打击未经批准擅自使用专标、冒充地理标志产品等违法行为,维护地理标志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品牌形象。